在困境中蹚出一条脱贫路

10-24 19:50  

——县林业局驻徐家坦村尹长菊临困发展产业纪实

特约记者冯平 通讯员黄庭文 刘国猛 

孩子生病了,哪个当父母的不急?只有节衣缩食,勤扒苦做,多挣点钱为孩子治病。

站在孩子层面想想,什么都不在乎,放好心态,鼓起勇气生活下去。

这些年来,我们父母没有穿过一天的干净衣服,是慢慢逼过来的。

自从县林业局驻村帮扶队到我家后,给我们很多的帮扶,我们多了一些耐心,多了一线希望。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驻村帮扶工作队。

花坪镇徐家坦村村民尹长菊语重心长地说。

奋战贫困不忘志  战胜病魔有耐心

10月20日,记者从县林业局驻村帮扶工作队了解,花坪镇徐家坦村村民尹长菊,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现家里3口人。

尹长菊一家互敬互爱,母慈子孝,她的家庭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事迹,但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劳、朴实和宽容守护着最真实的幸福,享受着最平凡的生活。

数十年来,一家人勤劳善良,受到了邻里乡亲们的一致称赞和好评。

尹长菊和老伴都是七十多岁了,二老常年多病。按照农村里其他老人的说法,现在应该都是过着安享晚年的生活了,可是对于他们夫妻俩来说,每天都是过着起早贪黑、忙碌不停的生活。

在2009年,儿子张长书不幸地被检查出患上尿毒症,经多方治疗,最后也只能选择透析的保守治疗方法。

农村家庭的一个壮劳力,就这样突然倒下,犹如一座大山塌了下来,尹长菊说起儿子的病情就泪流满面,村里人也为能干的他觉得惋惜,明明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家里的日子也过得越来越好,奈何患上了对于农村人来说简直束手无策的大病。

村里在得知张长书患病后,及时为他申请低保贫困户,给他提供了很多看病上的便利。辗转各地看病,花去了家里不多的积蓄,甚至还欠下了不少外债。

张长书从病友口中了解到一种进口药,延缓病情有效,但四五百一瓶的价格,实在让这个已经一贫如洗的家庭难以承受。这个曾经的壮劳力,只能默默接受自己往后靠透析维持,家里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低保和农业收入的事实。

养殖产业大发展  坚决不愿坐等靠

儿子张长书患有尿毒症已有9年余了,这些年来,原本就没有经济来源的家庭,因靠每星期两次到县人民医院做透析维持病情,而显得更加困苦不堪。

“我不能只等着政府和好心人的帮助,我自己还能撑着身体干活,那我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日子过好。”得知政府有产业扶贫的政策,尹长菊一家有了发展产业的想法。

2017年,尹长菊一家借着精准扶贫平台,积极响应村里大发展规划,发展长效产业种植茶叶4亩,枸杞2亩。

2018年伊始,尹长菊又满怀希望地和村尖刀班商量,自己准备大力发展短期产业养殖和种植。截至目前,养殖生猪9头,养羊5只。自己的地不够,就租种邻居抛荒地,发展烟叶2余亩,玉米2亩,洋芋2余亩。尹长菊一家细致地规划了养殖种植事宜,产业就如火如荼的开始了。

尽管儿子的尿毒症病情已经发展到需要每周两次透析,但每次尖刀班成员上门走访的时候,从来没有看到他们在家歇着,总是忙碌在羊舍猪圈、田间地头。

如今养殖种植丰收喜人,尖刀班看到后特别感慨,尹长菊一家在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还能有想法自己发展产业,为他的这种干劲觉得十分高兴。

爱心接力实帮扶 全家感谢尖刀班

据了解,县林业局职工谢彩云是该村尹长菊一家的对接帮扶人,经常来他家问寒问暖,了解健康情况和经济情况。多次自己掏钱买大米、面条、水果和食用油,来看望和慰问他们。

尖刀班班长刘国猛说,“尹长菊和老伴生活朴素,吃穿俭用,9年来,没有给身上添一件新衣服,也没有一天穿过干净衣服,鞋子是解放鞋,大洞小洞,破乱不堪,补了又补。这样困难的家庭,从不向尖刀班和村里伸手要这要那,没有等靠要的思想。”

尹长菊和老伴不等不靠,积极响应村里的发展规划,撸起袖子鼓劲干,这些产业就是最好的见证。

年初,驻村尖刀班在入户摸排扶贫情况时,才得知张长书以前一直在恩施州附属医院做透析,随之,驻村尖刀班积极向上申报,并联系和落实在县人民医院透析。今年,享受了国家分散安置三人75平面的扶贫政策。

据尹长菊回忆,2009年儿子张长书刚满40岁,那年他在外务工,突然发现双腿肿胀得不可支撑,遂到医院检查才发现,得了尿毒症疾病。因无经济来源,加上高额的医疗费用,家庭很快就致贫了。一个星期光靠医药费就要花去1600余元,还除去车费和生活费在外。

挺直脊梁谋发展 生活从来不服输

“张长书每星期要去医院做两次透析,费用全靠国家扶贫支持。深深地感谢政府,感谢县林业局驻村干部。如果不是党的好政策,儿子张长书只怕早就离世了。”尹长菊说道。

“我儿子要不是这个病,我们也是不服输的人,肯定会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尹长菊看着猪圈里嗷嗷叫的生猪,地里长势喜人的产业,顿时觉得生活充满了希望。

是啊,每每与他们接触,都能感受到他儿子虽然拖着病体,以后也只能透析维持,但依然乐观开朗,对生活充满希望。

除去政府产业扶贫的6000元钱,年底生猪出栏和已经出售的猪以及马上要出售的烟叶,都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尽管离换肾的费用还有很远很远,但每近一步,尹长菊夫妻俩都觉得更有盼头。

精准扶贫到户到人,发展产业齐心脱贫。虽然今年的产业收入还未全部进帐,但看着精心伺候的猪和自己辛苦发展的产业,夫妻二人仿佛已经看到了发展的喜悦。

“到年底,收入应该还可以,我们会继续坚持干下去,自己多做一点,希望就多一点。”尹长菊激动地说。

(实习编辑 胡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