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冯平 通讯员王明清 毛圣娇
“头顶一片天,开门便是山,地处多偏僻,交通也不便。” 这是龙坪乡岔口子村自古流传的民谣,这里整体经济条件相对落后。
廖兆平,是该村村民,现年40岁,其妻三年前不堪家庭贫困与廖兆平离婚,其子现高坪初中读书,家有 73岁母亲。另有其弟廖兆武现与他们一起生活,家庭共4口人。
据了解,廖兆平的母亲体弱多病,耳聋多年,无任何劳动力,为给母亲治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因此,这个家早已债台高筑,廖兆平只能在他乡打零工赚取微薄的收入,勤勤恳恳务工,面对家庭的重负,还是显得力不从心。没有稳定的收入,没有良好的住房环境,又得让孩子上学,读书需要花钱,家庭显得更加捉襟见肘,生活极为艰难,妻子不甘心过这样的苦日子,与廖兆平离婚,幸福美满的家庭一时成为乌有。其弟廖兆武也因家庭贫穷与其妻离异。2014年底,经村民代表提议并会议通过,将廖兆平一家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廖兆平说,“艰苦创业的路,是一条艰辛、曲折、坎坷却洋溢着快乐、收获的路。我要经历多风多雨的洗礼,‘不等、不靠、不要’,用自己的双手开辟出一条脱贫致富的路。”但是,原来的生产环境及交通条件对更快更好地发展经济却有很大的束缚,于是,“穷则思变,变则思迁。”2017年,通过自愿申请,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廖兆平被纳入易地扶贫搬迁分散安置对象,他对党和政府的扶贫政策及乡亲们的鼓励感到非常高兴,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劲,日以继夜地苦战在建房工地。
“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穷而无志”。廖兆平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这一哲理。他在外打工时在专业养殖场养过鸡,有较好的养殖技术,2017年的春天刚刚到来之时,他就开始了新一年的奋斗目标,办理了8万元的金融扶贫贷款,自己砌墙、自己设计、自己跑市场,开起了养鸡场。到年底,他的养鸡场有1000多只肉鸡,还有鸡苗、鸡蛋,增加了家庭收入,如今日子越过越好,脱贫致富的道路也就越走越宽广。
廖兆平两年三大步,从一个生活相当困难的贫困户到一个开办养鸡场的小老板,这个家庭可以说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政府已经把我推上了坎,再要自己往前爬!办养殖专业合作社,是我紧接着的计划。” 廖兆平心里盘算着、津津乐道。简单的话语,不简单的是廖兆平脱贫致富的决心。
(编辑吕亭娴 校对孙小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