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爱留守学生助力教育扶贫

12-08 09:43  

特约记者 卢发荣 通讯员 范永红 李从阶

  农村父母双双在外打工,孩子则交给爷爷奶奶看护或委托其他亲戚照看,受托人对这些孩子的看管毕竟不如父母直接、严格、到位,且老人文盲率高,代沟明显,无法对这些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辅导和思想教育。学生节假日离校后监管往往成为空白。留守学生管理现状,令人堪忧。鉴于此,业州镇猫儿坪小学大胆改革,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弥补育人缺陷,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建章立制 各司其职

  业州镇猫儿坪小学是一所全日制农村寄宿制小学,学校所在地距县城12公里,生源全都来自于农村,近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影响,家长外出打工人数剧增,因此学校留守儿童年年增加。学校有寄宿制留守儿童38人,约占全校总数16.7%。

  学校以人为本,成立留守学生活动中心管理组织,活动中心主任由校长担任,各班主任为成员,其他教师全员参与管理,课余时间由班主任、寝室管理员对留守学生进行管理。学校先后制定了《猫儿坪小学留守儿童方案》、《留守儿童课后时间管理细则》、《留守学生心理辅导、引导制度》、《留守学生管理岗位职责》等,留守学生的管理做到分工具体、责任明确、各司其职。

  建立留守学生管理档案,增强管理的针对性、时效性。留守学生档案包括出生年月日、性别、家庭住址、家庭状况、家长外出务工地点、联系电话、家中联系方式、委托监护人、入(离)校乘车路线、车牌号码及驾驶员姓名等。

  根据留守学生档案,要求班主任从学生监护人、在外务工的家长以及留守学生中了解情况。学校从各科任教教师及班主任平时对学生的观察中了解情况创新教育思路。开通留守学生爱心电话,让留守学生定期向父母汇报学习情况或思想状况,与家长有效进行思想交流。班主任或管理人员定期与其家长或监护人通报留守学生阶段性思想和学习情况。班主任、科任教师经常召开座谈会,与留守学生谈心,关心关注留守学生,让留守学生感受到温暖。留守学生课后时间由班主任实行“学生入(离)校节假日主要活动地点、活动内容”的管理,寝室管理人员负责在校期间夜间管理,做到宿舍、班级人数清楚,实行床位管理,每天晚上亲自清点人数。夜间偶发事件由管理员处理,学生因病由班主任直接送到医院,甚至垫付医药费。

精心营造爱的港湾

  学校请司法干部、校外法制副校长上法制课,让留守学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知法懂法防微杜渐。以班会为阵地,开展“父母的血汗钱如何花”的主题大讨论,让留守学生明白父母为何外出务工,知父母之辛苦,生爱父母之情。开展“爱生育人”活动,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实施真情帮扶,教师与留守学生结对交友,开展“心连心”活动,对特别贫困的学生实施党员“一帮三”,教师结对帮扶的管理模式,解决该生在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让其留得住,学得好,形成爱心育人氛围。

  近三年来,业州镇猫儿坪小学组织开展全社会关爱留守学生的活动,来自建始的摩托车队给留守学生捐款2000余元,解决特困户的留守学生的学习用品衣物等。业州镇猫儿坪小学积极开展留守学生的关爱活动,引起县团委得高度重视,与业州镇猫儿坪小学开展了“心系留守学生活动”,为留守学生捐赠书包、学习用品,并为留守学生之家买来饮水机,水杯等,共计人民币约3000余元,全校教师组织家访留守学生的活动,到离校20公里外的杨泗庙去实地了解情况,有给学生捐衣物的,有捐书包、学习用品的,有给现金的,共计2000余元,衣物几十件,为多名特困生解忧。组织学生成立兴趣小组,如球赛、棋赛、书法比赛、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光碟并写心得,组织参加集体公益活动,这样留守学生在节假日过的充实,在校有“家”的感觉。

  “留守学生活动中心是我家,在这里找到了父母之爱。”该校的留守学生这样感慨。业州镇猫儿坪小学经过三年的探索,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编辑 黎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