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江楚雅 记者 张齐琪 实习生 孙晶琦“我家有13间房可出租,每间房住两人,每人每月包吃住交1800元房租。按2个月、每月20人计算,营业额近8万元,除去成本纯收入可达6万元。”建始县小西湖村村民田大贵告诉长江商报记者。
建始县位于鄂西南山区北部,临近长江干流,长江支流清江穿境而过。东连巴东县,西接恩施市,南邻鹤峰县,北与重庆市巫山县毗邻;西北与重庆市奉节、巫山两县接壤。千年土家文化源远流长,有着绝世之美,过去却因山高路远而“养在深闺无人识”。
随着交通的改善与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宜万铁路和沪渝高速公路贯通,来建始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给附近的村民也带来了收入。6月23至25日,在三天的走访里,长江商报记者深刻地体会到建始县的变化。
(花坪镇小西湖农家乐美景)
避暑旅游带来小西湖村2000万元收入
6月24日,记者来到建始县小西湖村。世代居住在小西湖村的村民田大贵是一个地道的土家汉子。2011年,他瞅准游客不断增多的市场,把“压箱底”的钱全部投入特色客栈生意。
每到盛夏,这里便迎来武汉、重庆、南京等地的“避暑大军”。提起野三峡景区主动把客人分流到周边农家乐住宿的事,田大贵感叹不已。今年以来,前来该景区旅游的客人经常超过景区宾馆接待能力。为解决这一难题,景区老板黄小亮与周边接待条件好、诚信度高的农家乐联合,实行价格统一,把剩余的客人分散到周边小西湖农家乐,与他们共同分享发展成果。
田大贵还将本村4户贫困户每家吸纳1名劳动力在“大贵农家”就业,人均年工资25000元以上。在小西湖村,像田大贵这样依靠自家房屋、粮食、蔬菜和土家熏腊肉“坐地发财”的农户有100多户。
随着野三峡景区的建成,景阳镇委镇政府在大树垭村投入资金为石坝小区安装路灯、建自来水厂,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建设人工湿地,改善居住、生活环境。居民可选择到景区就业、开办农家乐,或在家门口销售土面条、柑桔、核桃等土特产品和特色干鲜果。“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在这里成为现实。
据不完全统计,石坝小区及周边拥有农家乐10多家,每年可实现经济收入200万元以上。同时,野三峡景区带动周边村上千村民投身旅游产业服务中,不仅使小西湖村一举脱贫,每年避暑旅游给该村带来的经济收入不下2000万元,使一大批贫困户脱贫。
20亩度假村年收入300万元
2015年11月4日,湖北省人社厅、省扶贫办、省旅游局联合下发方案,从2016年起至2019年,每年将安排2000万元在全省实施“湖北省农家乐精准扶贫创业项目”,重点对全省37个贫困县给予扶持,鼓励和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创业就业。
谭青山是建始县三里乡的一名土家汉子。2012年,看着门前绿色旅游公路上来往穿梭的旅游大巴和自驾游豪车团队,谭青山做起了“发财梦”:“我们来搞个农家乐哟?”媳妇一拍即合:“要得!”说搞就搞,两口子在乡政府和县旅游局的支持下,投入全部积蓄,在“百年义渡”老艄公万其珍家乡附近的汪家寨租赁土地,请来工匠,一瓦一木地搭建起来。
一年后,占地20亩、土家风十足的“汪家寨信义度假村”正式开门迎客。近三年来,谭青山夫妇每年收入300万元左右。谭青山也不忘帮扶邻里乡亲,“张家的萝卜,李家的茄子,王家的洋芋,拿到我这里都能卖上好价钱,大家都爱到我这里来卖!”
不止如此,建始县旅游局局长姚冬菊告诉记者:“汪家寨信义度假村还吸纳本地村民28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口7人,移民户8人。2015年,汪家寨信义度假村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谭青山被表彰为“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
350多户村民种植芋荷梗打开四川北京市场
与谭青山相比,同乡村民刘显洲的创业之路艰难得多。2010年,在浙江务工多年且收入不菲的刘显洲决定赶一把家乡旅游红火的“大潮”——与妻子回乡办芋荷梗加工厂。
起初,刘显洲与同村两名青年合伙成立了“建始县山里菜蔬菜制品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施味”牌商标,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种植基地120余亩。一年下来,由于质量不稳、销路不畅,亏损15万元后合伙人决定撤股。刘显洲没有气馁,他与芋农续签好合同,然后和来自宜昌、武汉、重庆、成都等地的游客“拉关系”搞促销,将家乡的“黄四姐”文化旅游元素和电商、微商等平台充分融合对接,终于在两年时间里实现了扭亏为盈。
如今,刘显洲的芋荷梗系列产品成功打开武汉、重庆、四川和北京市场。刘显洲向长江商报记者介绍,种芋荷梗用工少、成本低,按每亩年产4000公斤计算,单产可达5600多元。小小产业带动全乡4个村、350多户村民种植芋荷梗,其中贫困户17户。刘显洲的车间每年直接用工40多人,人均年薪达1.5万元以上。
湖北旅游业对口帮扶近4万贫困人口
6月23日,长江商报记者来到店子坪村。位于建始县龙坪乡西南边缘的店子坪村,与高坪镇青里坝村毗邻,村委会距龙坪集镇28公里,距高坪集镇15公里,平均海拔1200多米。
店子坪村是如何一步步甩掉贫穷落后帽子的?村民向记者娓娓道来:数年前,在村支书王光国的带领下,店子坪人在悬崖上凿出一条出山路,闻名全国。这条横跨洋芋河的出山路,彻底打通了店子坪联通世界的脉络,也解开了店子坪人思想闭塞的死结。随之而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伴随着村民追赶小康的强烈渴望,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扶,店子坪村踏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曾经那个被群山环抱,“穷人、穷山、穷水”的店子坪,如今随处可见布局规范的猕猴桃种植带;入户公路四通八达,主干道已全部硬化;新建和改造的120多户特色民居错落有致,掩映在青山绿水间。
建始县旅游局局长姚冬菊向长江商报记者介绍,“建始红岩寺镇"良水桃缘"乡村旅游区,由村集体成立乡村旅游服务公司,负责设日常管理和营运。村民可通过土地租赁、在公司就业、开办农乐等方式获取收入,公司每年提取20%的纯利润作为扶贫基金。”
“花坪镇小西湖村是全民参与发展休闲度假旅游模式;高坪镇石门村和龙坪乡岔口子村则是依托石门河景区带动旅游扶贫的发展模式。这些模式激发了村民的参与热情,提高了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姚冬菊补充。
据悉,湖北全省各地以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以建档立卡的贫困村和人口为主要对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积极推进旅游扶贫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截至今年4月底,湖北旅游行业完成结对帮扶贫困村33个,贫困户8875户,对口帮扶贫困人口38341人。
姚冬菊介绍,建始县委、县政府把所有乡镇、村进行规划,将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招商项目策划与旅游产业及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相衔接,调整或取消与旅游开发、乡村旅游发展相冲突的项目。
建始县小西湖度假村风景秀美、景色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