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国资委帮扶建始县龙坪乡新场垭村纪实
融媒体记者刘波 通讯员黄秀娟 冯平
贝母花、李子花刚开,土豆花儿又开了。6月2日,建始龙坪乡新场垭村民与驻点帮扶的州国资委“尖刀班”同志围着田头转,不时传出爽朗笑声。
“提起新场垭,心里直发凉。”昔日的建始龙坪乡新场垭村山寒水瘦,土地贫瘠。2017年1月以来,州国资委驻村帮扶,下足“绣花”功夫,使出“洪荒之力”,决胜脱贫攻坚。 今日之新场垭村,水电路网便捷,产业发展兴旺,百姓脱贫致富路上信心满满。
用心捂热扶贫路
“一定要拿出‘绣花’的细心、恒心和耐心,用心捂热扶贫路!” 出征前,州国资委负责人语重心长告诫“尖刀班”同志。
“群众有什么困难,有什么矛盾,有什么所期所盼,我们一定倾心倾力倾情相帮,点燃他们脱贫的希望!” 驻新场垭村第一书记周良成话语中肯。
“ 过去我一门心思找茬,要不是尖刀班同志帮扶,不知还要穷到啥时候!”采访中,老单身汉郑克元深有感触说。
当初,得知“尖刀班”进驻村里后,他经常找茬儿。一天,“尖刀班”同志正在吃午饭,他推开门来说要吃饭,招呼他一块儿吃,又说这吃剩的,打发叫花子,欺负老百姓。
第一书记周良成放下碗筷,与其他几位同志详细了解得知,原来是由于修羊圈的支持政策调整而心生不满。
“老郑,想搞发展是好事啊!”“我们一定想办法给予支持!”围桌而坐,心与心交流,很快打开心结。后来,“尖刀班”成员主动上门,帮他量身订制了种植贝母的帮扶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申请了地质灾害补贴。
如今,老郑种了贝母又养羊,整天乐呵呵。前不久修路要占老百姓田地,他还主动站出来帮“尖刀班”给哥哥做工作。
不行,绝对不行!要么补钱,要么重新选址!” 第一书记周良成清楚记得第一次上门做贫困户石永安工作时情形。
原来,选取的水源就在石永安山林里,听说要占六十平方的山林,砍掉十几棵碗口粗的树,且没有一分钱补贴,他脸涨的通红,头摇的像拨浪鼓。
“没想到下这么大的雪,还不忘来关心我一家!”去年春节期间,看到尖刀班成员冒风雪像雪人似的来看望,石永安特别感动。
原来,他的儿子3年前出了车祸后一直在家养病,老板糖尿病导致眼睛看不清,去年腊月不慎将腿摔骨折行路不便。“尖刀班”专程来慰问探望,今年初又给他申请了低保和大病救助。
“扶贫干部这么关心我,让村里人吃上水是好事,不要一分钱补偿,要占多少占多少!”最终,石永安爽快表态。
老上访户猪蹄送不脱又送鸡蛋,在当地成为佳话。70多岁的张姓夫妇,是村里出了名的老上访户,曾经堵村干部的门,跟村主任打架。“尖刀班”同志了解情况后及时上门做工作,宣讲党的政策,一一解决他家遗留的三个历史问题,并鼓励他们要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重拾生活信心。
“犟”了一辈子的张甫德背来猪蹄来感谢,被尖刀班劝回。他又攒了20个土鸡蛋悄悄送来。春节期间,“尖刀班”成员自费给他们两口子一人买了一件棉袄,连同20个土鸡蛋一起送来。
用心捂热扶贫路,点燃的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驱穷魔的熊熊火焰。
“洗衣机有水‘喝’了”
“你看,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看着闲置多年的洗衣机有水“喝”了,又“转”起来了,贫困老汉石永安眼睛笑成了豌豆花。
新场垭村毗连重庆巫山县抱龙镇和巴东县绿葱坡镇,海拔1600米,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差,地灾隐患突出,是国土部门地质灾害重点监测区域,属典型的高寒贫困村。
“缺水吃缺到什么程度?”“不怕穷,就怕渴。我们村有句笑话,就算买得起洗衣机也没得水用!”村民这样回答“尖刀班”同志。
因周边矿山开采等原因导致土壤不蓄水,地质灾害频发,且常年缺水。长期以来,村民靠吃“天河水”,大多村民暴雨季节靠平房屋顶和大盆蓄水吃,冬天靠融化雪水,何时结束祖辈吃“巴结水”日子是这里村民最大心愿。
“走!找水源去!”去年冬季,周良成带着“尖刀班”成员,邀上乡亲一道顶风冒雪,踩着一尺多深的积雪,翻山越岭,爬过一座又一座山头,着了魔,找上了瘾。终于在3组一个山坳里寻得一处优质水源。
赶紧筹钱启动。喜出望外的“尖刀班”及时将这一情况报告给州国资委,经研究迅速安排8万元资金用于该水源修建抽水池配电房及架设三箱电等,后又争取项目资金20万元建成100立方米畜水池2口、50立方米抽水池1口,铺设饮水管网9公里,如今实现引水全村5个全覆盖,家家户户吃上自来水。
洗衣机有水‘喝’了,如何让它“转”起来?“尖刀班”同志趁热打铁,积极争取在在5组新增50KVA变压器1台,新增电杆30根,彻底解决了村民生活生产用电难。
“买个洗衣机不再用人工背了!”“尖刀班”积极争取村公路硬化施工270.3万元,1、2、5组公路硬化项目8.74公里已基本完工,全村实现组组通水泥路。
洗衣机有水‘喝’了,洗衣机“转”起来了,车子在蜿蜒的大山里欢快畅行,日新月异变化让新场垭村民乐开了花。
高山之巅致富花儿开
“过去我们田里就是开土豆花,如今在‘尖刀班’同志帮扶下,开完了贝母花又开李子花,这开的可是致富花!”采访时,该村村支书王德香一脸喜悦。
“产业不发展起来,扶贫就是空谈!”驻村“尖刀班”同志们深知。马无夜草不肥,村无主业不富。如何破解村里产期无主导经济产业难题?在深入走访调查和反复征求村民意见基础上,确立长中短结合的高山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争取青脆李和贝母发展奖补资金26万元,村集体经济10万。迅速将这些资金均落实或计划到村、到户、到市场主体。
通过以奖待补等方式,极大调动了村民发展积极性。到目前,全村共发展种植青脆李230亩、厚朴350亩、落叶松550亩、贝母157亩、高山蔬菜180亩、高山土豆250亩,同时发展存栏1000只养鸡大户1户、存栏500只养鸡大户1户、存栏50头养猪大户1户、存栏20只养羊大户1户,特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与此同时,大力完善利益链接机制。引进锦凤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龙头企业并成立村锦凤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引进湖北熙乐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与富太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引进入驻富农中草药材专业合作;支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成立了建始县顺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村集体经济广开源路。“尖刀班”积极争取州级党费专项资金10万元,以村集体经营公司名义入股吴家湾煤矿,每年分红2万元;拟投入资金20余万元,以村集体经营公司名义发展蔬菜大棚20余个,作为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收入来源。
不信东风唤不回。两年来,州国资委“尖刀班”主动与前线指挥部的协调联络乡政府等多方渠道已统筹扶贫资金484万元,其中州国资委机关从经费中挤出16万元,从各州直企业筹集扶贫资金41万元。水电路网建设好了,党员群众文化服务中心和村级卫生室投入使用了,大型文化广场完工了,村口到村委会太阳能路灯亮起来了,花坛式防撞墩沿主干道路铺开了;村垃圾转运起来了,乡风文明火起来了,用“绣花”功夫一针一线,将党和政府对老百姓的关怀紧紧地绣在一起,在高山之巅“绣”出扶贫攻坚美丽新画卷,事迹当歌!(编辑李小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