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人 雷成文
在官店枇杷坦一带,至今流传着私塾先生马东来用对联点化国民党连长阮国璋的故事。
1931年2月5日,川军杨铭师偷袭驻扎在官店枇杷坦的红五路军,在马家屋场残杀了正在召开军事会议的26名红军战士。
当晚,杨铭师率大部从沙湾开往车营,连长阮国璋带领一个连的军队继续留守枇杷坦。
枇杷坦当年只有十几户人家,而且基本都是穷人。阮国璋到了傍晚依然找不到地方屯军,非常着急。突然,他发现有一家私塾早早地亮着灯,于是带着两个士兵前往。
推门进去,见一位老先生正襟危坐,正在读《孟子》。阮国璋出生于湖南郴州一个书香门第,是一个知识分子。他向老先生施了一礼,问:“老先生贵姓?本连长阮国璋因军务来到贵地,想在老先生家借宿一晚,万望恩允。”
老先生听说了白天发生的惨案,心中正万分悲愤,突然看见三个穿国军军装的人进来借宿,早已怒火中烧。但听自称是阮连长的人开言吐语,颇有文辞,于是答道:“回阮连长,老朽免贵姓马。此乃学馆,不易屯兵,望阮连长海涵。”
阮国璋傲慢地一笑,说:“先生既开学馆,必是饱学之士,我有一联,请先生赐对。”不待老先生搭话,便说出了上联:
任你马先生车先生炮先生,到嘴边,通吃;
老先生一听,此人口气咄咄逼人,非常生气,针锋相对地对出下联:
管他阮连长琴连长筝连长,在这里,免弹(谈)。
见老先生脱口而出对出下联,阮国璋知道遇到劲敌,又见老先生不仅对的高妙,而且不卑不亢,铁骨铮铮,心中不免对老先生产生了几分敬意。但是,军人出身的阮国璋性格非常要强,他想先杀杀老先生的锐气,再提借宿的事情。于是又出了一副上联:
莫道一介武夫,气可当笔,力可当笔,笔笔扫君颜面;
老先生皱了一下眉头,接着含笑对阮国璋说:“阮连长,我的对联已经对出,但是文字游戏,不可动怒。若连长同意,我便对出,若不允,我不属对。”
阮国璋爽朗地答应:“免你无心之过。”
“谢君不杀之恩。”
随口都是对联,阮国璋倍加景仰眼前这位老者。只听老先生吟出下联:
且看七秩老叟,文以为刀,辞以为刀,刀刀取你人头。
与阮国璋一道的两个士兵一听勃然大怒,伸手在怀里摸枪。阮国璋本想奚落马先生一番,不想反遭辱骂,头上渗出了丝丝冷汗。但自己有言在先,尽管心中动怒,也不便发作。他示意手下别动粗,笑着对老先生说:“先生高才,弟子冒犯。然本人军务在身,不得不再次冒犯。我再出一题,先生若能对上,我露天而栖,若不能属对,则腾出三间房屋,让我屯兵一宿,如何?”
老先生毫不犹豫地同意了。
阮连长想了许久,指着马先生书案上的《左传》、《周易》、《史记》等书,吟出上联:
胸装三五本古书,言无辞,写无字,笑白眉马良,挤点墨水,只合给眉毛摸黑;
这副对联出得妙!马先生从心底里喝彩。原来这幅对联用了马家的一个典故。马良,字季常,三国时期蜀汉文官,襄阳宜城人,因眉毛中有白毛,人称白眉马良。马良兄弟五人都有才华名气,而马良又在五人中最为出色,因此有“马氏五常,白眉最良”的赞誉。这幅对联讥讽马先生胸无点墨,坏了祖先名声。虽然对联内容尖刻,但确实可以看出这位国军连长的底蕴和才华。马先生心中不免觉得可惜,如果这位年轻人金盆洗手,不再杀伐,走入正道,真是前途无量啊!想到这里,马先生不再以牙还牙,而是想点化一下这位年轻人。于是,吟出下联:
“手刃几十条性命,尸成山,血成河,劝青眼阮籍,放下屠刀,切莫将眼睛杀红。”
对联一出,阮国璋先是呆若木鸡,接着紧紧握着马先生的手说:“先生,对不起,学生有眼无珠,胡言乱语,亵渎真神。见谅见谅!”
原来这副对联也是借姓氏典故来说事。阮籍,字嗣宗,陈留人,是魏晋时的一位著名诗人。传说,阮籍能作“青白眼”,两眼正视,则为“青眼”,两眼斜视,则为“白眼”。马先生利用阮家先祖的这个典故,规劝阮连长正视形势,勿忘祖训,远离杀戮。
阮国璋也是冰雪聪明之人,对马先生的良苦用心岂有不知?于是,他斥退两位士兵,单独与马先生谈了起来。
马先生见这一招果然生效,于是语重心长地对马连长说:“君乃饱学之士,应可洞穿古今。如今国土分裂,生灵涂炭,国民党肆意搜刮,人心已失。红军举正义之旗,是为正道也,以戈止武,是为王道也。君不入正道,背离王道,滥杀无辜,已然罪孽深重。可叹!可惜!”
阮连长知道自己屠杀红军,罪不可恕。他拉着马先生的手,低声问:“敢问先生,学生路在何方?”
老先生不答,说一故事:“明朝有一学子行山中,迷路。见眼前绝壁,身后巨石,进步得,退不得。正进退维谷之间,忽闻左右有鸟鸣于林泉。扪头笑曰:人生之路,岂独进退乎?”
“学生明白了。”阮连长望着眼前这位老者,仿佛看见了朝思暮想的恩师,眼睛一红,一行热泪流到了脸颊。
出门前,阮连长向马先生深深鞠了一躬,说:“先生,我将洗心革面,以报先生点化之恩。打扰您了,告退。”退后三步,然后转身,边走边吟:
明月清风之夜,可煮酒,可论诗,偏偏厉兵秣马;
深山大泽之中,莫抬手,莫举足,处处卧虎藏龙。
马先生一抱拳,大声在后面喊道:“阮连长,老朽还送你一个横额:回头是岸。”
是夜,阮连长全连露宿野外,第二天军队撤出枇杷坦,对老百姓秋毫无犯。后来,阮国璋林泉归隐,退隐江湖。据说跑到上海姑妈家教书终老。(编辑李小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