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张贵锋
脱贫路上,努力向前,不等不靠,脱贫摘帽。
佘文慧,一位勤劳、善良、淳朴的农村妇女。她风里来,雨里去,孝敬父母,呵护孩子,建好房子,买了三轮车,修通致富路……
佘文慧的家
现年45岁的她,历经生活的艰辛。
佘文慧年幼就失去父亲,母亲将其拉扯成人。25年前,她从巴东嫁到建始官店大庄坪村。虽然家庭经济不够宽裕,住着两间老木房,但是一家人生活还算美满。三个女儿聪明伶俐、乖巧懂事,丈夫外出务工,每个月都会及时将生活费给她,解决家里的基本开支,小日子勉强过得走。
近几年来,孩子要上学,又要建房,花光所有积蓄,还欠下一身债。看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挣钱,她也萌发了这样的念头,但想到孩子要读书,没人照顾,便打消念头,呆在家里。
2016年,经群众代表大会评议,把佘文慧家列为贫困户,县人民医院作为帮扶单位,“一对一”帮扶她家,落实了义务教育和助学项目等惠民政策,制定产业脱贫措施。
“国家每年给我的孩子这么多钱,光靠政府养着,不好意思,还是自己挣钱,改变家庭环境光荣些。”
佘文慧不等不靠,种植烟叶,发展药材贝母,喂养生猪。
近几年来,她一个人在家里起早贪黑,每年纯收入达到两万多元,连同丈夫在外面打工挣的钱,还清了所有债。
去年,她跟老公合计,房子建好了,路没有通不行。她投入3万多元修通了1公里到她家的公路。由于当地缺乏砂石料,她四处借钱,到12公里外的砂石料厂拉石料,来铺设公路。
今年,她最开心的事,就是考了三轮车驾照,买了一辆农用三轮车,用来运各种生活物资,再不用肩挑背磨。
这位脱贫路上的“女汉子”,家庭贫困却不等不靠,凭着坚韧和勤劳,种好田,发展好产业,修好路,努力向前跑,把家里打理得有条有理,获得邻居好评。
脱贫路上,不仅仅靠国家政策、干部的帮扶,更需要贫困户自食其力,敢干、能干和苦干。扶贫先扶智,干部真扶贫,群众自愿干,才能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编辑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