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胡毅 郝顺祥
特色产业,一直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更是 “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长期以来,建始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县农村特色产业建设,广大农民以极大的热情发展特色产业。今年,我县要实现现有标准下所有贫困人口脱贫,实现贫困县“摘帽”。显然,特色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县农业特色产业现状如何?发展中还存在哪些短板?今后从哪些方面发力?作者从一些零散的材料中进行归纳概括,算是窥斑见豹。
一、从实施方案,看我县今年特色产业的发展目标
年初,我县出台《村级主导产业及农业特色产业产业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今年全县农业特色产业建设的目标任务主要是三项,一是消除村级主导产业“空白村”。全县所有的村都要有村级主导产业,其中所有贫困村有10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村级主导产业。二是特色产业带动有劳动能力农户的比率达到90%以上。三是每个村要有至少1个农业企业、1-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的比率达到80%以上,所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指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他们通过收购产品或支付租金、薪金、股金分红等方式让80%以上的贫困户从中受益。
业内人士认为,以上目标,对那些自然基础、产业条件较好的村来说困难不大,但对那些产业基础差、自然禀赋不足的村来说困难不小,对不少村来说,要实现这些目标,要有“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
二、从“奖补清单”,看我县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我县为鼓励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村和部分产业专业村发展和壮大特色,以财政奖补的形式对规定范围内的产业给予资金补助,奖补数额折射出产业发展现状。
2016至2017年,我县财政奖补到户共涉及种植、养殖、林药等18个项目,两年共计奖补资金2160万多元,共奖补11138户、38002人。对村级主导产业建设,2016年至2017年,两年共计安排3285多万元。两年共建设村级主导产业及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基地43000多亩。在特色产业发展中,各类经营主体积极参与,他们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关系,成为产业扶贫的生力军,2017年全县共有16个农业龙头吸纳就业人口近1600人,他们以发放工资、向农户返还利润和支付土地租金、土地入股分红等形式为农民增加收入430多万元。
针对目前我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现状,业内人士认为,还存在这些方面的“短板”。一是产业项目选择难。由于我县地域复杂、气候差异大、无主导优势产业,导致不少村级主导产业规模小、标准低、效果差。二是后续管理跟不上。由于各地产业发展地域覆盖面广,产业发展组织不健全和技术服务跟不上,造成很多产业发展的基地不规范、后续管理无人抓。三是示范带动能力不足。由于成型的特色产业基地不多,效益明显的农业龙头企业少,难以形成带动效应。四是产品销路存隐患。由于我县没有独特的影响大的农产品,一般农产品销路不畅,2016年景阳鸡滞销,2017年猕猴桃滞销;目前还没有有影响的大型农产品销售公司,现在产业发展了往哪里销、能否销得出去,许多基层干部和农户心存疑虑。
三、纸上的特色产业发展蓝图,如何落地生根?
“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我县特色产业发展最需要的是将规划和思路变成具体行动。一是补齐产业发展短板。将“五个一”要求(一村一个规模化种植(养殖)基地、一个龙头企业、一个专业合作社、一个村集体经营公司、有劳动能力的户一户一个脱贫增收项目)落实乡镇、到村、到户。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结合各乡镇“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整体布局和既有产业发展情况,要优先安排有经营主体带动的优势项目、能实现农旅结合的项目、原有产业能迅速提档升级的项目、规模大见效快能持续的项目、有条件达到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项目,着力打造精品果园、精品茶园、精品药园、精品菜园,突出抓好乡村旅游业发展。三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所有的村、所有的产业发展项目与经营主体对接,并与农户(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产业长效发展、农户长期受益。四是推动产加销一体发展。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增加附加值,扩大生产效益。着力扶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鼓励互联网企业进村,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充分利用“农博会”“硒博会”“农交会”等平台,拓宽销售渠道;全面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产业合作,支持经营主体在大中城市开办农产品品牌直销店,大力开创与机关、军队、学校、医院、超市、批发市场、电商平台等紧密联结的农产品产销对接模式,以市场促我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编辑李小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