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冯平 通讯员张伟 孙传
他说,即便高龄了,也要积极参与家乡的建设与发展,才无愧于这个时代。
他说,争贫困户可耻,当贫困人可羞,人要有志气,要勇于自我突破,主动寻求脱贫致富的动力之源。
他说,做好眼前事,不求身后名,生活中不能计较个人得失,勤奋劳动光荣,活得也开心快乐。
他就是官店镇磨盘寨村5组村民杜付初。
为找水源踏征程 难以阻挡献真情
人到70古来稀,而磨盘寨村的这位年满78岁精气神十足的老人杜付初却积极参与家乡的建设与发展中。他生活中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人正直,乐于助人,是一位非常好的榜样!
据了解,官店镇磨盘寨村地处于三县交界,这里地理环境独特,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土家民族文化,遍布奇峰异境、奇珍异果,海拔高度差异大,适应各类物种发展,主要突出在药材、经济林木、特色农产品、山羊等。这里交通便利、网络通信设备齐全,旅游资源丰富,是宜居宜住的好地方。
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部分村民祖祖辈辈为吃上一口安全卫生的水而苦恼,不知经历了多少在职干部,为村民寻找一股好水操碎了心,付出了多少的代价,都以不理想而告终。
2018年,自“尖刀班”入驻磨盘寨后,经过走访、调查,与当地村民交心谈心,了解到摆在“尖刀班”面前的一大难题就是生活用水的问题。该村曾留下一段谚语“天晴无水,下雨浑尘,土腥气味,味道难闻”,在村支两委与“尖刀班”商讨方案后,开始踏上了寻找有水源的地方。
杜付初在听到此消息后,积极主动地加入到寻找水源的队伍中,在队伍前面打前锋,帮助引路,古稀老人精气十足,一点儿不含糊,脚穿解放鞋,头戴草帽,手握镰刀,一路上劈荆斩刺,攀岩揪藤,寻找水源。
杜付初带领寻找水源的队伍,多少次来到恩施、鹤峰、建始三县交界处的永兴坪村边,走过看过不计其数的溪溪沟沟,爬山涉水三百多公里,每次进山,杜付初老人始终是走在最前面,鞋子被戳穿,衣服被荆刺刮破,身上被挂伤血流了出来,杜付初却用手一摸说道:“没事,只要我们能吃上一口好水这点不算什么,只要找到好水,我也乐意。”
为全村村民能吃上一口好水积极参与进来,杜付初的这种意愿和付出的精神与行动,让村支两委和“尖刀班”十分感动。
历时一个多月的辛劳跋涉,终于寻找到了一股清凉、干净卫生不干涸的好水。老村长程明著高兴地说:“引进这股水完全可以解决全村800多人吃水难的问题,曾经流传于磨盘寨村吃水难的谚语也将一去不复返了。”
助人为乐显风貌 勤奋劳动最光荣
杜付初的精神难能可贵,其事例枚不胜举,突出的是杜付初老人不争当贫困人。
据了解,该村在精准识别过程中,党员村民代表觉得他俩老的户口在儿子杜能俊户上,杜能俊也要供孩子读书,家庭经济情况也不是很好,主要劳动力也体弱多病,商讨通过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然而,杜付初俩老却主动申请退出贫困户,让给更有需要帮助的贫困人,并坚定地说:“我们虽然年纪大了点,有双手挣,有双脚行,争贫困户可耻,当贫困人可羞,穷要穷的干净,穷得有志气,勤奋劳动光荣,活得开心快乐。”
杜付初的言行,正是我们社会所缺乏的精神养料,他的所作所为,让大家看到了一个躬行在先、堪为表率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他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点点滴滴的小事。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从不计较付出,不求得汇报,在身边默默地奉献着。
(实习编辑 蒋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