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县抢抓机遇决战贫困二三事
通讯员吕莅 胡巧凤
建始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到2014年末,全县共有重点贫困村92个,贫困人口13.7万,贫困发生率29.93%。近年来,面对如此贫困现状,建始县广大干部群众抢抓国家、省、州一系列重大政策机遇,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喜人的脱贫成绩。截止2018年底,全县累计脱贫出列67村29346户101655人,综合贫困发生率降到8.03%。
2019年,在决战决胜贫困整县摘帽的“集结号”吹响之际,走进建始的村村寨寨、大街小巷,身临其境,深刻感悟,过去想办而没有钱办、办不成的大事,变为了一个个可喜的现实,广大干部群众的喜悦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笔者现用走访时倾听到的几个小故事,分享一下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变化。
“两房改造”彰显建始贫困山区共享发展的“红利包”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民生、重视民生、发展民生,特别是围绕脱贫攻坚实施的农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建始县作为直接受益的国家级贫困县,广大人民群众在“两房改造”中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高坪镇黄口坝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小区的龙世能、涂兴庭夫妇,每当谈到精准扶贫的变化,都会滔滔不绝。他们不仅在原来的责任田发展了4亩乌龙茶、1亩辣椒和100多棵金果梨,有了长效的收入路径,女儿还在附近的幼儿园当上了幼师,自己也在小区附近的鞋厂打工。像这个小区一样,建始县把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小区布局在乡村主干道、工厂、学校、旅游区附近,既考虑贫困户就业、上学的方便,又考虑到用地集约节约,确保广大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预计到2019年6月底,可全面建成集中安置小区242个,搬迁14322户49183人。
75岁的周书明老人,是县城老砖厂的退休职工,48年来都住在上世纪70年代修建的职工宿舍楼内,属于典型的D级危房。2018年7月15日,签完棚改协议书喜迁新居的当天,老人喜极而泣,几乎用尽老人全身力气大声喊道:“感谢共产党!感谢习主席!没想到在我有生之年还能住上高楼大厦。”2017年以来,建始县抢抓国家棚户区改造机遇,实施老城区“瘦身”、新城区“强体”工程,由过去的“点状式”向集中“连片式”转变,实行战区作业,累计兑现安置补偿金9.48亿元,签订协议2658户,2526户已经搬入新居。同时,2019年将启动县城开放式4A级景区建设,结合拆迁区域规划建设城市中心广场、观景平台、亲水走廊、文化公园等,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余安钢摄
“两房改造”给建始这个贫困山区带来的变化,仅仅是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红利的一个缩影,国家重大战略、重大项目的布局,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的出台,都让建始人民得到了看得见、摸的着的实惠。特别是银百高速建始至恩施段、宜万铁路新开建始高坪站的建设,将让这个国家级贫困县实现一个县拥有两条高速、两个火车站的梦想,将让52万建始人民与世界的距离拉得更近。建始良好的生态环境、富硒产品、优质旅游资源将走出大山,这方原始的“处女地”将受到更多人青睐。
建设中的建恩高速(建始段)侯康摄
“尖刀战士”彰显建始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精气神”
2018年,面对脱贫攻坚闯关夺隘、攻坚拔寨的关键时期,恩施州委、州政府果断决策成立“尖刀班”,建始县认真贯彻落实“八个到村到户”的要求,带领群众决战决胜贫困。
2018年3月,刚刚从最偏远的官店镇调进县城3天的年轻女教师李小英,又被县教育局派往距县城75公里的花坪镇蔡家村担任“尖刀班”班长,喜悦之情瞬间即逝。3天后,她的丈夫被单位派驻业州当阳坝村担任“尖刀班”班长,夫妻俩失落的心情再次跌入低谷。一边面对的是年迈的双亲和不满两岁的儿子,另一边面对的是在贫困线上挣扎的困难群众,他们夫妻俩彻夜长谈,毅然决定坚决不把困难交给组织,即刻奔赴“抗战一线”。夫妻俩没有辜负组织的重托和群众的期望,李小英同志先后被恩施州委、州政府,县委、县政府评为“优秀尖刀班长”。
薛荣摄
“现在只要一有困难,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去找尖刀班,他们就是我们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他们比亲人还亲。”在建始的村村寨寨“尖刀班”成员成了老百姓贴心依靠。县食药局驻村“尖刀班”班长舒显勇一直秉承一个工作原则:扶贫首先要扶干部,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老百姓才会信服你,脱贫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因此,我们广大“尖刀班”成员在精准扶贫一线端庄正气说理,诙谐幽默叙情,积极化解邻里纠纷,培育文明乡风,发展村集体经济,用真心、真情,获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成为了村民的好“亲戚”。
舒显勇(左一)帮助群众解决疑难问题
像李小英、舒显勇这样踏实肯干、担当有为的“尖刀战士”不胜枚举,全县402名“第一书记”,405个“尖刀班”,2407名“尖刀战士”,实行岗位在村、工作在村、吃住在村,7000余名干部职工与13.7万贫困人口结成帮扶对子,决战决胜贫困。
“尖刀战士”舍小家、顾大家,奋战脱贫一线的精神激励着全县广大党员干部“转作风、敢担当、善作为、抓落实”,积极投身于重点项目、招商引资、乡村振兴、城镇建设的主战场,挑战一个又一个难关、攻破一个又一个难点、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担当作为的“精气神”得到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可。
“铁厂精神”彰显建始广大群众自强不息的“抗争劲”
2018年,建始“铁厂精神”受到《人民日报》、新华网、《湖北日报》等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铁厂故事”“铁厂精神”激励着广大群众永跟党走、自强不息,以决战决胜的信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宣三讲进千村”活动走进铁厂村
据笔者了解,茅田乡的干部到铁厂村下乡,都是自带茶杯或矿泉水,从来不喝老百姓的水,不是不敢喝,不是不能喝,而是他们的水太“金贵”了舍不得喝。多年来,铁厂村的家家户户都有祖传的“三件宝”,就是打杵子、脚背篓和背水桶,老百姓的每一滴生活用水全靠一桶一桶的在数公里以外背回家。
2017年,为解决困扰铁厂村群众多年的吃水难问题,乡党委政府投入90万元饮水项目资金,施工单位进场后,面对水源所处的悬崖峭壁望而兴叹,决定放弃这桩生意,随后找的几个施工队到现场查看后,也没有接招。眼看即将实现的愿望马上就要破灭,铁厂村的老百姓勇敢的站了出来,在村支书徐芳清的带领下,李天佑等6位村民组成水源“尖刀班”,买上意外险,签下“生死状”,借助绳索搭建3道绝壁天梯,硬是将一袋袋水泥和沙石料、水管背到水源洞口绝壁上方,历时9个多月,砌好了蓄水池,架通了引水管,引来了甘泉水。
铁厂村绝壁天梯引甘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铁厂人民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彰显了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抗争品质;体现了艰苦奋斗、崇尚实干的优良作风;弘扬了敢于抗争、带动担当的执着信念;书写了守望相助、建好家园的豪情壮志。
近年来,在建始这块热土上,在乡风文明建设的引领下,共建“和美建始”,涌现出了“愚公支书”王光国,带领百姓绝壁凿路打通致富路,点亮了不畏艰难、苦干实干的愚公精神;“义渡老人”万其珍,四代接力义务摆渡百余年,传承着承诺是金、忠诚守望的信义精神;中国好人“傻嫂”段丙英,21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公婆和3个智障兄弟,诠释了善心善行、彼此扶携的自强精神……
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2019年建始县整县脱贫摘帽的目标一定能够如期实现,与全省全州同步全面建成小康,为建国70周年献礼!(编辑李小蝶 实习编辑郝芳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