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地名掌故108】官店盐井闭的传说

01-29 09:18  

官店镇有一个居民点,名叫盐井闭,这个名字有点古怪,和附近的什么盛家槽、冯家湾、蔡家垭的命名方式都不同。盐井闭位于柳木埫村东北部,距柳木埫村村民委员会驻地有4.500公里。东临栗子桥村,南邻孔家店,西靠孔家店,北连上摩峰埫,村民姓氏以王姓、张姓为主,多为土家族。

盐井闭西北边是又高又大的摩峰山脉,这摩峰山脉是武陵山脉分支的延伸,主峰海拔一千六百余米。位于山脉东南方向的盐井闭,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荒凉、偏僻的地方,交通不便,人烟稀少。

盐井闭原没有正式的地名,因是一个山间槽地,大家都叫这里小槽。谁也没有想到,这偏僻、闭塞的小山村,也曾出过一件轰动周边的大事。

小槽原有一个天坑,天坑中平时一滴水也无,是个旱天坑。不料,有一年,四川发生了大地震,该地就连续下了几天几夜的大雨。大雨之后,乡民发现这个天坑里居然装满了水。乡民起初认为是大雨之后,天坑水没有消完,但天坑中却总是满满一坑水,好奇的乡民捧起水一尝,居然是咸的。有一个头脑灵活的乡民挑了一担这天坑里的水回去,在场院里支起大铁锅,架起柴火煮水。水煮干后,居然在锅底出现一层白白的东西,跟平时买的盐是一样的。

盐,对这里的乡民来说,可是一个特别珍贵的东西,一是因为盐的价钱太贵,二是因为买盐路途遥远,不方便。现在,这个天坑竟然成了一口盐井,乡民只需把盐水煮干就能得到白花花的盐,这还不是大事吗?一时间,喜讯传遍小槽村,家家都到天坑中取盐水煮盐,附近的乡民知道了,也有人挑着水桶来到这里,挑天坑中的水回去煮盐。

过了不久,头脑灵活的乡民更看出了商机,几个乡民凑在一起,一商量,几家人联合煮盐,除了供自己家里食用外,还开了一个卖盐的小店。当然,这属于自制私盐,只能私底下偷偷地干,不敢声张。好在山高皇帝远,不要说远在幽州的北京皇都,就连管辖该地的夔州府,也远在千里之外。而从建始县城到这里,蜿蜒曲折的二百余里山路,要么坐官轿,要么骑马;而有的山路,是既不能坐轿,也不能骑马,从县里到乡里来,路途是非常艰难的,所以官府一般也不会派员下到这样偏僻的地方。而乡里的里长,一般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能按时收上朝廷催缴的赋税,其它的,也就不会往上报了。

小槽村的乡民利用天坑这口盐井中的水煮盐,自己家里不用花钱买盐了,乡民生活上可说是减少了一笔不小的开支。多余的盐出售,还可赚点钱,买针头线脑,买点土布做衣做鞋。且小槽村的乡民和附近几个村子的乡民商量好,严守这个秘密。所以好长一段时间,县城、府衙都不知道小槽这里有口盐井。

时间悠悠而过,到了明朝成化年间,无论外面的世道如何变化,也无论是哪个姓朱的做了皇帝,山中的日子还是按部就班、慢条斯理、悠悠闲闲而过。小槽这个小村子的乡民们还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坑这口盐井中的盐水还是汩汩不断,乡民们还是利用这盐井中的水煮盐。

一天,几个乡民正在坡田中薅草,忽然看见弯弯曲曲的小路上,走来了一队兵丁,兵丁们拥着两顶轿子。乡民们不知来的是谁,也不知为什么事情而来,只是见一下来了这么多人,觉得稀奇,停下薅草,手杵薅锄,向来人张望。

兵丁越走越近,乡民仔细一看,走在前面的是里长。只见里长弓着腰,边走边说着什么,好像是对轿子中的人说的。一行人走过乡民劳作的坡田下,又向前走去,看着他们走的方向,一个乡民说,这不是往盐井去的吗?几个乡民一听,都丢掉手中的锄头,远远地跟在兵丁后面,想看个究竟。

果然,里长带着这一行人,来到了盐井边。轿子停下来,从轿子中走出两个当官的,都头戴黑色乌纱帽,穿圆领青袍;束银腰带,只是一个官员的腰带上刻镂的有花纹,一个的没有;前胸后背都有一个大补丁(即补子),一个官员前胸后背的补丁上绣的是一只长尾巴鸡(即白鹇),一个官员前胸后背的补丁上绣的是一只大鸳鸯(即鸂鶒)。乡民也分不清楚是什么官。只见里长满脸堆着笑,对两个官员说:“大人,就是这里了。”官员向身边一个随从模样的人做了一个手势,那随从拿出一个葫芦瓢,走到天坑边,小心翼翼地攀住天坑边的一棵树,探下身子,舀了一瓢水,递给其中一位官员,官员用手指蘸了一点水,舔了舔,说道:“是盐水。这就是那个盐井。”另一个官员也接过水瓢,蘸了一点水舔舔,点了点头,说道:“就是这里了。”

听了官员的话,那一队兵丁走上前来,围在天坑边。里长见几个乡民站在后面,马上让他们回去多喊几个人来,并把挖锄、撮箕等工具带来,把这口天坑填了。几个乡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其中一个胆子大一点儿,走上前,站在里长身边,悄声问里长,为什么要把天坑填上?里长望了望官员,说:“朝廷让填你们就填,问那么多搞么子!”

乡民跑回去,又将小槽村的其他壮劳力喊来,和那一队兵丁,在天坑边整整忙活了好几天,才把这天坑填平了。

官员带着兵丁走了,里长送走了官员,也没有再回到这里,乡民们莫名其妙,不知官府为什么要把天坑填了。没了天坑中的盐水,乡民们无法再煮盐,吃盐又要到老远的集镇上去买,家中又多了一笔开支,生活就更困窘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里长到这里来收赋税,乡民招待里长喝酒,几杯酒下肚,里长就醉了,在乡民的追问下,里长说出了填这口盐井的缘由。

原来,远在北京的皇宫中出了一个大事,皇后娘娘突然眼睛不舒服,又红又肿,御医治疗了一段时间后,虽不红不肿了,但一天到晚眼泪水不干,御医想尽办法,试遍了各种药物,都没有治愈。后来,皇帝命令朝廷的堪舆大师进宫,让其为皇后查看,有无妨皇后的物事。堪舆大师进宫,查看了皇后寝宫的内外,又查看了皇宫的内外,均无妨皇后的物事。堪舆大师将查看的范围扩大,只见在西南方向,隐隐有一股水汽飘向皇宫。堪舆大师又查看全国地图,经过周密推算,确定了水汽的较准确的位置,并推算出是一处盐井喷水导致皇后泪水长流不止。

查到了原因,皇帝立即派出人马,直奔夔州府的建始县,知府、县令得知皇帝旨意,不敢怠慢,马上找来各乡里长询问。小槽的里长这时不敢再隐瞒,把旱天坑突然变成盐水井的实情和盘托出。这才有了知府、县令由里长带路,直奔小槽盐水井,填埋盐水井这事。据里长说,填埋了盐水井后,县里、乡里再没有收到朝廷做其它事的指示,估计皇后的眼疾痊愈了。

听了里长的话,大家唏嘘不已,原来这个凭空冒出来的盐水井还牵涉到皇后这么大一件事。还好,朝廷没有追究他们私自制盐的罪,保住了一家老小的性命,可说是大大的幸事了。

正因为这里的天坑变成了盐井,而盐井又因皇帝的命令而封闭了,所以,当地人后来干脆叫这里“盐井闭”,这个地名也就从明朝沿用到了今天。

(资料搜集:王尚飞  汪才轩   故事撰写:邱晓平)(编辑李小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