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扶贫协作】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

01-04 14:27  

通讯员张帅

此次杭州之行,我们有幸参观了桐庐县荻浦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实地感受了这个江南名村乡村振兴的“教科书式”建设。

农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在荻浦村,既有村支书上任前先要为村里修100米青石板路的优良传统,也有党建引领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更有党组织凝聚乡贤达人的成熟模式,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带动下,荻浦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基层党建先进村、美丽乡村示范村。

“荻浦经验”证明,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和根本动力,源于乡村组织振兴,而乡村组织振兴的关键核心,在于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这是我们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推动乡村组织振兴的行动方向和工作遵循。下面,根据培训班统一安排,结合自身学习理解和工作实际,我将围绕存在问题和对策建议两方面,就如何推动乡村组织振兴进行讨论。

一、存在问题

一是凝聚力、号召力有待提升。少数农村基层党组织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还存在薄弱环节,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没有根治,特别是少数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思想不纯、政治不硬、能力不强、作风不实、担当不足,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导致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向心力弱化,党员集体感、荣誉感、归属感不强烈,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意愿不强,少数党员因主客观原因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党员发展质量不高,有一定能力技术的年轻人、大学生大都外出务工就业,导致基层党员发展和“两委”选举存在“矮子里面拔高个”的问题,甚至有个别村在换届选举时无人可选,“青黄不接”。

二是战斗力、驾驭力有待提升。农村党员特别是“两委”成员普遍年龄老化、结构不优,学习能力、适应能力相对较弱,面对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本领恐慌日益凸显。农村基层党组织普遍存在组织体系和体制机制不健全的问题,人员编制、机构设置与工作量、工作责任相差甚远,导致权责不对等、职责不明确等问题。检查太多、填表太多、材料太多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不仅让基层党员干部疲于应付,更分散了抓工作的精力。基层党组织经费严重不足,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干部工资待遇普遍较低,影响了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

三是原动力、信仰力有待提升。党建工作和组织建设重面子轻里子、重形式轻实效,被动应付的多、主动谋划的少,强调数量达标的多、追求质量过硬的少,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不抓紧。理想信念教育效果“不理想”,要么开展较少、形式单调,要么质量不过硬、效果不深入,“信仰阀门”拧得不紧。少数人宗旨意识淡化、为民情怀缺失、担当精神不足,把入党当成工作跳板、炫耀本钱,为民服务、推动发展不严不实不细。组织阵地重建轻管、重建轻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不服务”,便民服务大厅“不便民”,群众办事找不到干部时有发生。个别党员干部信仰缺失、道德沦丧,把“富自己”放在第一位,严重损害组织形象。

四是创造力、创新力有待提升。创新创业活力不强,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部分基层党员干部思维方式固定僵化,工作方法缺少创新,跟不上时代要求,仍然用老思路看待问题、用老办法解决问题,创造力、创新力不强。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不够,干事创业环境不优,缺少引才、聚才、留才的硬办法和软环境。集体经济发展薄弱,经营方式简单,发展质量不高,可持续性不强、后劲不足,特别是农村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匮乏,人才储备严重不足。群众参与程度较低,虽然在党组织领导下,建立了农村基层妇联、共青团、工会等群团组织,乡风文明理事会、监事会等群众性协会组织,但作用发挥不明显。

五是执行力、行动力有待提升。头雁效应不明显,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农村基层党组织负责人普遍年龄不小、学历不高、思想不活,理论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推动发展能力、服务群众能力均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带头、带领、带动效应较弱。党员作用发挥不充分,少数党员干部没有正确认识、理解和践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工作中“不担当、不作为、不落实”,遇事推脱绕,当“老油条”。工作落实不彻底,当前基层普遍存在表面文章、数字功夫、材料政绩等形式主义问题,导致工作停留在口头上、会议上、文件上、汇报上、总结上,工作落不下地、沉不到底。

六是免疫力、抵抗力有待提升。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大环境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自身建设不断得到加强,但群众身边作风和腐败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脱贫攻坚、惠民政策落实、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优亲厚友、雁过拔毛、虚报冒领、截留私分、吃拿卡要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仍需加强,随着基层党组织各项工作逐渐规范,管理监督、学习教育已成常态,但学习教育流于念文件、抄笔记等机械灌输和应付检查的现象多发,导致学习教育缺乏针对性、连续性、实效性。对无职党员、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监督仍有缺位。这些对基层党员干部如何提高免疫力、抵抗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二、对策建议

一是抓规范、实责任。健全乡村两级组织架构,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的规定和要求,严格发展党员、换届选举等组织程序,严格“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推动农村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制度化。健全党建工作和基层组织建设任务清单、责任清单,细化到人、量化到岗,精准压紧压实工作责任,整顿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加大工作监督,倒逼工作落实。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规范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提高组织威信,以农村党组织建设带动集体经济组织、新型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加强党对社会组织、群众组织的领导。

二是抓头羊、强引领。选优配强“火车头”,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结合今年进行的“两委”换届工作,加大从致富能手、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中培养选拔的力度,确保选出“政治过得硬、发展靠得住、群众信得过”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做实做强“主心骨”,加强以党支部建设为核心的服务型农村党组织建设,配齐配强村主职干部、定补干部和后备干部,促进组织、宣传、凝聚和服务群众等作用发挥。建好用好“过滤器”,加强对基层党组织书记的管理监督,树立能力导向,强化监督结果运用,将工作不力、群众反映强烈的坚决清除出队伍。

三是抓队伍、聚人才。创优人才环境,从制度上完善激励晋升、教育培训等体制机制,提高农村对高校毕业生、在外成功人士、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的吸引力,坚持工作上压担子、成长上铺路子,真正把“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吸引到农村、扎根在农村,为有志者提供舞台,为人才提供用武之地、成长通道。拓宽人才思路,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主动发掘思想解放、踏实肯干、头脑灵活的本土人才,特别是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鼓励支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各类农村组织依法依规发展,充分发挥组织农民、集中民智、汇聚民力、创新发展的积极动能,激活聚人才、强队伍的内动力。

四是抓发展、谋长效。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立足乡村自身优势,充分利用土地、山林等集体资源,探索资源统筹使用、打通市场渠道等路径,探索村集体成立市场主体、发展主导产业的经验,推广“支部+合作社(协会)+农户”“党建+产业”的模式,整合力量、激发活力,发展订单农业、农旅观光、农旅文创等特色产业,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加强造血功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广泛开展科技下乡、技术下乡活动,组织农民参加技术技能培训,加大对种养殖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主体的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为新时代农村建设、农业发展培养一支新型农民队伍。

五是抓作风、促担当。进一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严格落实乡村两级党组织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情况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结合我省正在开展的全面从严治党“十进十建”活动,加强基层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监督,配齐配强村级纪检委员,激活监督“神经末梢”。加大涉农领域监督执纪力度,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和“保护伞”,严查快处群众身边“微腐败”和“四风”问题,推动作风转变。严格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彰显严管厚爱,促进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编辑樊淑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