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扶贫协作】关于我县如何实施乡村振兴的几点思考

12-25 10:35  

关于贫困地区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通讯员李林华

乡村振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部署。2018年2月4日,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一号文件。2018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标志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而建始县尚处于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攻坚阶段,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发展不够、发展不快仍然是当前最大的县情实际,如何让脱贫与振兴无缝对接,结合当前的县域县情,对我县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以下几点浅显的思考。

一、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势

(一)历史人文优势明显。建始置县迄今1700多年,拥有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建始直立人遗址的科考成果,改写了人类起源非洲学说,已是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建始直立人旅游项目,是一个集博物科普、生态观光、科技体验、文化创意等为一体的世界级主题公园。还拥有五阳书院、石柱观、头坝堰崖墓群、景阳天主教堂、花果坪化石产地等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聚集着以土家族苗族为主的14个少数民族,孕育出世界百首民歌之一《黄四姐》、丝弦锣鼓、土家背鼓舞、喜花鼓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贺龙、关向应等老一辈革命家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是民主革命先驱朱和中、国民党政要吴国桢、著名作家韦君宜等名人故里。

(二)自然资源潜力较大。平均海拔1152米,立体气候特征显著,县境内植被繁茂,水资源丰富,适宜玉米、马铃薯、柑桔、茶叶等主要农作物生长。是全国优质白肋烟出口基地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产粮、产油大县、魔芋种植大县、是中国南方最大的日本落叶松生产和科研基地县,“华中药库”道地药材主产区之一。位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核心旅游板块,有全国罕见的原生态河谷野三河、八百里清江画廊最美河段景阳河、巴盐古道石门河等,是理想居住地和休闲渡假圣地;地处国内连片面积最大的富硒生物圈,魔芋双歧因子、猕猴桃果酒、关口葡萄、景阳鸡、马坡茶、稀世宝矿泉水等富硒特色产品远负盛名。

(三)区位交通不断便利。建始位于恩施州东北部,东靠巴东,南连鹤峰,西接恩施,北与重庆巫山、奉节两县毗邻,318国道、209国道、正在建设的银北高速公路横贯县境,宜万铁路、沪渝高速公路交汇于此,距恩施许家坪机场59公里,距长江黄金水道约60公里,已逐渐成为中南地区西进和西南地区东出的交通要道。县域内“对外大循环”“县内循环”“乡镇微循环”等交通枢纽日新月异。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农民收入较低制约稳定发展。农民绝对收入水平较低,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不同地区之间农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较大,有大部分农村人口收入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一部分农村人口,虽然不属于统计中的贫困人口,但是收入水平依然较低,仅仅略高于贫困线,如果一旦有自然灾害、疾病等不利因素,这部分贫困人口和准贫困人口的收入,将受到自然和经济基础条件的约束,就会再次陷入到贫困人口的行列中去。

(二)种植模式不优制约产出效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制约了规模化、专业化、现代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劳动手段的推广应用,导致土地生产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很多农产品生产费用居高不下,农业平均利润率很低。因信息闭塞和无主导经营现状,农民对市场需求不清楚,对市场的变化感到束手无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产品产出效益,打消农民的积极性。

(三)产业发展不够制约农民增收。产业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明显,产业不成规模,特色主导产业总量小,覆盖农户少,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还不高,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低,初级原料生产比重大,大部分农产品基本上是从农田到市场,缺乏深加工、高附加值的产品,科技含量不高,贮藏、保鲜、深加工及包装、运输等严重滞后。比如,果品类主要依靠鲜果销售,无鲜果保质和深加工能力,除不同品种有错峰销售时间外,无技术错峰措施,优质难以实现优价,难以抵挡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市场风险,优势产业无优势。

(四)基础设施滞后制约环境保护。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和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加快,农村新的污染源加快形成。一些地方农民集中居住,而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置设施建设滞后,集中排放令土壤难以消纳;塑料袋、电子废弃物等逐渐增加,农村缺乏承载城市生活方式所产生污染的排放处理设施;集中填埋生活垃圾,运行过程中多数未按“填埋、消毒、覆盖”规定进行处置,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农药、化肥、农用薄膜过量使用造成的土壤、地表水体和地下水污染;畜禽养殖业粪便及冲洗废水的污染现象仍有存在。这些污染对乡村环境建设带来极大阻碍。

三、对我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投入促进乡村建设“城市化”。要使农村实现城市的部分功能,满足新时代人们生活格局的变化,使大多数贫困落后、没有经济能力进行集中安置的农民,也能得到和城市相差无几的生活。要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电力与通信、环保设施要基本接近城市标准,为农村“筑巢引凤”打下基础。目前新农业发展模式如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大都是局部改造、局部发展和多以经济利益为主。需要政府加大力度、花大力气,以整体观、全局观改变农村的局部差距大、地广人稀、分散落后的局面。

(二)培育人才促进乡村格局“组织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关键就是要解决“人”的问题,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村支两委是关键。村支两委是村民的领路人,特别发挥村支书、村主任“领头雁”、“领头羊”的作用。留住村民是根本,村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也是人才根本。我们要千方百计把这些身强力壮的劳动力召回来,动员和鼓励他们投身乡村振兴建设主战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能人带头是引领,造就更多乡土人才,他们是智者,也是乡贤,威望很高。一件事情,不管是宣传发动,还是组织实施,有他们参与,有他们带头,就成功了一大半。科技人才是支撑。要深入乡村宣讲政策,规划产业、挖掘文化、治理环境,做到政策家喻户晓,产业有技术支撑。

(三)文明乡风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化”。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和保障,有助于构建乡村自治、法治、德治相统一的治理体系。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能够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提振农民的精气神,促成农民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充分调动农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乡风文明要振兴乡村教育,让生活在乡村的农民有受教育、学文化、学技术的场所和教师;要发展乡村文化事业,让先进文化在乡村落地生根;要发展乡村医疗卫生事业,打造温馨、舒适的农村健康服务环境和居民居住环境;要吸纳在外创业人才返乡创业,促进家乡的文明乡风建设;要鼓励各类退休人士告老还乡定居,发挥他们优势引领构建文明乡风;要大力推动移风易俗,让村民们积极参与到文明乡风的创建中去,逐步摆脱落后腐朽的观念和行为。

(四)增加人气促进乡村面貌“活力化”。农村无论如何发展,但人气还总是比城市差,要真正解决城乡差别的问题,最基本的要引导农村人口回流、引导市民下乡,光靠特色农业诸如特色小镇或田园综合体,仅仅能够拉动部分农民发展,但从长远来看,还是缺乏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而我们可设想将非工业产品生产型的企事业单位、组织、团体等迁往农村。比如医院、养老院、学校、教育培训机构、农产品、食品加工企业等等。尤其是主要以医治慢性病、癌症等与环境有很大关系的专业医院、寄宿型学校、农产品初加工企业可引导他们迁往农村。环境对这些行业的影响至关重要,农村无疑是最适合的环境。农村的环境更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病人的休养,农产品加工的运输成本。

(五)发展产业促进乡村收入“稳定化”。乡村振兴需要解决资金长期供给和就业长期保障问题。没有产业的发展,即使花大力气硬化道路、整治村容、安装路灯,乡村振兴也只是表面的。在第一产业方面,可立足乡村资源和基础,发展特色和优势农业,防止村落间或乡镇间同质化的低端竞争,在区域农产品竞争的格局中形成独特优势。在第二产业方面,可立足城镇工业园区,依托乡村优势资源,发展独具特色的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工业,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在第三产业方面,可依托城市的休闲养生需求,实施观光体验、森林康养、乡村民宿、特色小镇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在严格保护中把 " 绿水青山 " 有效转化为老百姓能够得到实惠的 “金山银山”。

(六)科技兴乡促进乡村发展“智力化”。科技是实现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因为无论是提高农业的产量、质量和效益,还是增强农业的竞争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都依赖于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创新。大力促进农业技术的推广与普及,加大品种改良及管理力度,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推行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标准,注重产业发展的绿色无公害化,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推广生态生产、健康养殖等先进实用技术推广普及力度。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按标准化生产,要求从田头到餐桌,从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运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