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大家谈】植入更多鲜活“基因”

12-04 09:21  

向学坤(景阳镇宣传统战委员、副镇长)

“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正,心尚礼则心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乡风文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2017年县委召开十五届二次全会,出台了《中共建始县委、建始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移风易俗树文明乡风的实施意见》,成为推进全县乡风文明建设的行动纲领,让文明乡风植根群众,为助力景阳生态文明建设,文明乡风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县委宣传部为期6天的乡风文明建设现场“转转会”,通过看现场、查资料、入户座谈,干净的院落、整洁的街道、丰富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所见所闻,流连忘返。感受最深的红岩寺镇金子墩村,茅田乡三道岩村……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乡村气息,都在见证着全县美丽乡村建设中取得的可喜成果,文明之风正在吹进建始城乡的每个角落。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由此可见,乡风文明这一要求的重要性,无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于景阳镇乡风文明创建,都具很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近年来,景阳镇按照全县“四大攻坚战”决策部署,结合十五届二次全会精神,把乡风文明建设作为助力全面小康的民力支持,提升村级治理能力的有效途径,直面问题导向,聚焦群众期盼,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移什么风”“易什么俗”找问题、抓重点,对症下药,坚持先进引领,着力打造乡风文明示范片和示范村,深入挖掘和宣传倡导移风易俗典型事,典型人,发挥先进典型引领作用;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乡风文明创建领导小组,组织专班,到村到组入户,摸清摸准各村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不良风气的具体情况,坚持群众主体,依靠群众,充分考虑广大群众的意愿要求,修订村规民约,引导群众,主动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坚持因地制宜,从各村实际情况出发,做到“一村一策”,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内容具体,措施细化,通过一年多的努力,镇域乡风文明建设呈现较好的发展趋势。

和谐社会环境逐渐形成。典型引路,让群众在参与中感悟文明。景阳镇因受历史因素影响,遗留问题较多,社情民情复杂,社会维稳压力大。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化解一大批信访积案,解决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通过开展评选十大“景阳好人”、十大“最美家庭”,在全社会产生了风清气正、和谐友爱的良好效果。

村民文明素质逐渐提升。和谐文明氛围不断增强,文明素质随之提升。通过在各村、镇直单位开展“村规民约大讨论、乡风文明理事会大推选”活动,确保村规民约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设立乡风文明宣传栏,公示公开乡风文明理事会组织机构、村规民约,宣传正面典型,曝光反面教材。同时,邀请法律顾问到各村开展法律知识讲座,促使村民法制素养得到提高。

群众业余生活逐渐丰富。结合全民健身、充分利用文艺宣传队,广场舞,丰富人民群众的健康业余文化生活,以情趣高雅活动引导和渗透文明乡风,大众娱乐,各类健身,引导村民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时下,成为景阳新时尚。

当然,也还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村民文化生活单调,文化娱乐设施资源匮乏,村农家书屋利用率不高;村容村貌有待改善,缺乏文明健康生活养成习惯,垃圾处理、污水排放等乱象随处可见;陈规陋习难以根除,由于农民科学文化素质较低,“文明”辨别能力弱,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讲排场风气依旧存在等陋习,给乡风文明建设带来一定的难度。

推进移风易俗,文明乡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建设农村文明乡风的重要内容。下一步,景阳镇着力抓好“四个结合”推动乡风文明建设落实落地。

与精准扶贫相结合。通过乡风文明建设,宣传致富典型,通过各村“尖刀班”的力量,入户走访,补民生短板,补精神文明之“钙”,引领贫困群众转变“等靠要”思想观念,弘扬劳动光荣,劳模精神,勤劳致富的传统美德,力促物质与精神双重脱贫。

与基础教育相结合。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乡风文明从孩子抓起,将乡风文明建设融入基础教育,广泛开展“小手牵大手”的活动,通过孩子来影响家长转变观念,让文明乡风进校园、进家庭。

与群众文化相结合。农村具有丰富多彩的传统乡土文化资源,结合本地特色,采取农民喜闻乐见活动形式,创造性自编自演乡土节目,传播道德观念和新的生活方式,使群众的文化活动氛围浓起来,赌博打牌歪风陋习减下来。

与村规家训相结合。通过在乡村推广和利用村规家训,引领晒家训、比村风、争文明、促和谐的新风尚。首先是因势利导,推动村规家训进校园,培养孩子的文明观念,开展“美德少年”评选表彰活动,传扬好家风,引领新生活。其次,乡镇文明办指导村(社区)在村规家训中增加移风易俗内容,弘扬文明新风,提倡助人为乐、扶贫济困,引导村民自发成立志愿服务队,组织修路、捐资助学等公益活动,义务承担起村内花草养护、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

深化文明乡村建设是刻不容缓,也是一项永不止步的任务。各级部门高度重视,统筹兼顾、狠抓落实,实现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让农村留住文化、留住乡愁,打造环境优美、生活富裕的精神家园。(编辑黎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