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东北部的楂树坪境内,有一处闻名鄂西的石林景观——“十八格”。
“十八格”地处“高渣”公路(高坪镇—楂树坪)23~24公里段的南侧,“高渣”公路从“十八格”山体岩壁下经过。整个石林占地约8公顷,海拔1569米。
“十八格”是典型的嘉陵江统石灰岩喀斯特地貌,由于受长期的溶蚀和风、霜、雨、雪、日的共同作用,该区域被切割成十八个方格。方格内乱石交错,怪石嶙峋,石峰、石柱、石壁交错分布。在这些石峰、石柱、石壁中,特别挺拔高峻的石峰有12座,这12峰中最为突兀的又是靠北边的6峰,有的似宝塔亭亭玉立,有的似春笋傲立岩壁,有的似仙人蒲坛打座……最为奇特的是,在这6峰中有两座石峰,其上虽无泥土,但上面分别各长一株杆如虬龙的苍松,风姿殊异,如华山之松傲迎风霜,锵锵老根,如铁丝钢钉深扎岩缝,生命力之强实在令人叹服。
石林中岔道如网,裂隙纵横,加上绿树蔽日,花草丛生,藤蔓交织,植被紧锁,且终日云遮雾绕,致使光线暗淡,道路难寻,尤其时有蛇虫现身,因此,人若入内,不仅有阴森之感,而且犹如进入迷宫,容易迷路,必须每走一段路就在石上作下记号,方可顺畅出入。也正因如此,当地传言,“十八格,有密栏,进去易,出来难,十人进去一人还”,更给“十八格”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十八格”不仅景观奇特,而且矿产资源丰富,盛产优质无烟煤和赤铁矿、硫铁矿。其硫铁矿远销应城、荆州等地,赤铁矿早在几百年前就开始采炼。正由于这里很早就开始炼铁,因此关于“十八格”的形成还留下了这样的传说:
相传在很早很早以前,“十八格”这地方还未形成石林景观,其山体顶部还是一个比较平坦的山岗,人们在山中挖铁矿石炼铁,到明朝末年,这里的炼铁已颇具规模。但是由于兵燹,道路阻塞、兵荒马乱,所炼之铁严重滞销。为避免铁被抢掠,人们就将之藏在山上不为人知的地方。时间一长,后人就讹传“十八格”山上藏有宝贝。很多人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就在里面东挖挖、西刨刨,企图寻宝发财。
有一天,有一个人乘着酒劲,钻到“十八格”山里。他高一脚、低一脚,忽然踩在一堆枯枝落叶上跌倒了。按说,枯枝落叶是很松软的,但他感到下面特别的硬,屁股摔得老疼老疼的。他想探个究竟,就爬起来用手把枯枝落叶扒开,竟意外发现下面藏着很多铁板,每一块面积都有五尺见方(土家语,即五平方尺)、厚约5寸。他费了好大的劲才掀起了一块,还累得满头大汗。他顺手把外衣脱下,挂在了旁边的一棵树上,决定先扛一块铁板回家,再打主意弄走这些铁板。
第二天,他带着工具来找昨天发现铁板的地方。然而那地方竟不见了,原先平坦的山岗顶部,竟然耸起了不少石柱、石峰、石壁,他挂衣服的树也不见了。顿时他被惊得呆住了,犹如傻了一样,过了好大一会儿,他才有了意识。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挥起锄头,发疯般到处乱挖,到处乱打。忽然从一石峰顶上传来苍老的声音,说:“孩子,不要乱挖,不要乱打,你昨天的发现只能算是一个偶然,要想这些铁板重现,必须等到有缘人来。你昨天挂的衣服虽然不见了,但你扛回了一块铁板,卖掉足够买一件新衣。”那人听了,吓得跪倒在地不断叩头,并保证不再乱挖,不再乱打。回家后,他把那块铁板卖掉,果然刚好买了一件衣裳。从此,便无人敢再去寻宝了。
后来,人们经过长时间琢磨,参详出古人所说的宝贝可能就是藏的那些铁板,然而谁是有缘人却无法猜出。
新中国建立后,1958年全国大炼钢铁。当时高坪和龙坪合并为高龙公社,组织了数千人来到“十八格”炼铁。在开采铁矿中,的确挖出不少炼好的铁,因此人们说,“十八格”的宝贝是属于人民的,人民就是有缘人。
改革开放以后,“十八格”石林景区已逐步得到开发,如今经常有武汉、重庆、宜昌等地的游客前往观光,其神秘面纱已被揭开,它正以原始而又奇特的风姿迎接四面来客、八方游人。(资料搜集:张绪清 黄继波 张绍国 故事撰写:戴凤庭)(编辑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