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田乡有一个太和街村,离茅田集镇约3.5公里。这太和街的兴起,据当地老人说,很大程度上是由康王庙鼎盛的香火所带动的,说起来,话可长着呢!
相传很早以前,川湘鄂边界的川东、鄂西、湘西地区,发生了严重的瘟疫,十人有八人染病,百姓的生命受到严重威协。同时蝗灾肆虐,地里的庄稼被蝗虫吃成了光杆杆。
正在众百姓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关键时刻,也是百姓命不该绝,恰好汝南名儒,人称德政忠君的康先生,正好游历到建始县茅田境内的一个山村。他看到这里百姓受病、生命垂危;庄稼受灾、蝗虫猖獗,恻隐之心顿起,决意以己所学,援手百姓。
这山村地处丛山峻岭之中,山中盛产各种药材。康先生为方便起见,就在该地的一处山坡上,选了一块地势平坦的岗地,因陋就简、就地取材、结草为庐,作为栖息和制药之所。
他白天上山采药,晚上熬制药汤,第二天天刚亮,就下山挨门挨户施药,很快这里的瘟疫得控、百姓得救。尔后他又研制毒剂,教百姓施撒田中,杀灭蝗虫。这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不上半月竟传遍川湘鄂边界地区。一时间,前来求药之人络绎不绝,原本寂寞萧条的山乡,顿时变得人流如潮。这来来往往的人在求药之余,也需吃饭、住宿,也需添补日常用品。这难得的商机,山里人虽未察觉,却被一外地人抢了先机。他立即在这里选了一处人们来往的必经之地,建起房舍、开起店铺,供来往之人食宿,为来往之人供应日用百货。当地人见其生意红火,日进斗金,于是纷纷开起了店铺,原本荒僻的乡村,一举成为茅田境内的繁华市肆。由于最先开店经营的这个人名叫李太和,于是人们就以其名将这里命名为“太和街”。
由于康先生的施救,川湘鄂边界地区的瘟疫很快得到控制,蝗虫得以消灭。然而康先生因为辛劳过度,加上在采药时为掌握药性,只能用口嚼的方式进行辨别,致使自身中毒。本来康先生早有觉察,只因为忙于救治百姓无暇自顾,导致病情延误,虽康先生医术精湛,但已病入膏肓,药石无效,人们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康先生仙去。
人们悲伤之余,为感戴康先生的大德,就在先生结草为庐的地方盖了一座庙堂,塑了康先生金身,将其供奉庙堂正殿,享四时香火,受八方拜祭。因为先生姓康,救治百姓有药王之风,人们将其庙宇名之为“康王庙”。由于对康先生的崇信,虽然康先生驾鹤西归,但人们只要有病有难,依然前往康王庙求药求佑,因此,康王庙自创建以来,虽历经沧桑,但香火始终兴旺。时至今日,前往朝拜者依然有增无减,香火鼎盛。
(资料搜集:曾广亮、黄继波、张绍国 故事撰写:戴凤庭)(编辑樊淑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