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地名掌故23】和睦溪的故事

09-20 08:47  

高坪镇大店子村一组,地名叫长岩屋。这地方地处“318”国道旁,地势西北部低、东南部高,全组耕地水旱各半。其地形东南部系山间长槽;西北部则是一个椭圆形的山间盆地。这盆地中除中间有一条小河纵贯而过外,其余的地全是水田。

这条小河是从相邻的木耳山村的汪家槽流下来的,一直流到小盆地东南边的山麓,就从这山麓下的一个洞口不太大的溶洞消落了。据说这条小河早先叫活木溪,其原因是沿河两岸的河堤上长满了杨柳、麻柳、野樱桃、苦李子、野枇杷等乔木和诸如酸泡、葛藤、刺藤等藤本及草本的植物,因此这条小河上一年四季绿阴如盖。尤其是春夏之季,满坝子的水稻秧苗随风摇摆,如波似浪,坝子中间弯弯曲曲的小河披青盖绿,就似一条绿色的长龙,在湖水中翻波击浪。这盎然的生机,既是绿色的展示、又是绿色的魅力。为此,人们就将这条小河叫做了“活木溪”,这水田坝子也就随之而名了。

后来,由于这里发生的故事,地名便由“活木溪”变成了“和睦溪”。

相传,在清朝雍正年间,由于改土归流,从江汉平原的荆州等地迁徙大批的人来到川东,建始县当时就属川东夔州府管辖,这其中就有戴姓和周姓两支人。这两姓人几乎同时来到如今的大店子村一组长岩屋这个地方。那时,朝廷政策,从外地迁徙而来的人,在土地分配上实行挽草为界,谁先占归谁所有,因此,这两姓人一到长岩屋,还没把家小安顿好,就各自忙着去抢占地盘。先到一步的戴姓人家抢了先机,就把该地唯一的水田坝子——活木溪全占了。周家人虽然心里窝火,但也无可奈何,只好忙着去抢占旱地。

活木溪的水田,由于天旱有小河的水灌溉,天雨水多又可以从小河排出,因此旱涝保收。而且其土壤是由紫色页岩、泥质页岩、石灰岩的混合母质分化发育而成,土质好,砂粘比例适中,好耕作,好管理,因此连年丰收。稻谷产量又高、又好吃,自家吃不完,还能拿出一些卖掉贴补他用。同时,由于那时农民经济条件差,家庭条件好的,床上用品才能用上棉絮等卧具,一般的人家,则只能用玉米棒子的包叶或稻草作为床垫的材料。玉米棒子的包叶又硬、吸水性能又差,远远比不上松软而又防潮的稻草。而且稻草还是耕牛冬季最好的饲草。因此,种水稻田的戴家人,是吃米不用愁、铺床有稻草,耕牛过冬不挨饿。

周家的人可就不同了。那个时代可不比如今,本就水稻种植面积小、产量低,对普通老百姓而言,吃点米那简直就是奢移了。而对于小孩、老人、坐月子的妇女、病了的人来说,大米就是最好的营养品。周家由于没能种上水稻,要想吃米就只能给戴家的人说好话,用两、三升苞谷换一升大米;要想用稻草铺床,也只能找戴家的人讨要或拿东西互换;冬季喂牛,则只能让牛吃又硬又难消化的玉米秸秆。日子一长,周家的人就眼红,就怨气满腔,只恨戴家人不该把水田全部占完。

这样过了四、五年,周家的一些不安分的年轻后生就暗地里商量,要把活木溪的水田破坏掉,使戴家的人也种不成水田、吃不成大米。他们经过周密计划,就悄悄地行动起来。放哨的负责望风,砍树的负责砍树;筹备砂石的负责筹备砂石,并把这些东西偷偷地运到小河边消水洞旁,藏到树丛里。直到少雨的冬季,他们方才在夜深人静时把消水洞口堵了起来。这就使得小溪里的水只能有极少量的可以从消水洞渗漏,大量的则无法在短时间消落。

这活木溪平时原本水就不大,由于周家人是在冬季堵的消水洞,雨日少、雨量小,小溪里的水就更小了,消水洞又还能消落一部分水,因此,很长时间,人们都未看出小河里的水涨落的变化迹象。同时,由于这消水洞周围长满了树木和杂草,不走到洞口近旁,根本就不会发现有人把洞口堵住了,所以,戴家的人一直未发现周家的人动了手脚,干了这伤天害理的事。

第二年开春后,随着雨水的增强,地处山间盆地的活木溪周围的山上山洪暴发,小溪里的水很快就涨了起来,不几天溪水就漫了堤,把整个水田坝子全部淹住了,而且大水只见涨不见落,戴家的人经过仔细探查,这才发现是有人将消水洞封了。大家一估摸,这绝对不会是别处的人干的,只有周家的人才会为了出气这么干。

春耕在即,眼看几百亩水田无法耕种,这不仅关系到全族人一年的饭食,而且关系到今后如何过日子。周家的人则在一旁幸灾乐祸,那班堵消水洞的后生还放出话来说,看是你戴家人狠、还是我周家人狠!

面对如此大事,戴家老族长立即把各家各户的当家人召集起来,商量应对的办法。

老族长原本是一个读书人,对世事洞明透彻;对问题看得深、看得远;处事一贯公道,心胸也远非一般人可比。加上他对祖传的针炙、推拿术十分精通,因此,凡是邻里乡亲有个三病两痛的,都要找他扎扎银针、推拿关穴,大都手到病除,为乡邻带来了许多方便,因此其人缘关系可说是十分融洽,其威望不仅在本族、就是在周家人心目中也是无人能及。

他把大家召集起来后,要大家谈一谈解决的办法。大家本来就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说些无关痛痒和要报复周家的牢骚话,最后当然还得老族长拿主意。老族长从戴周两姓人一同来到长岩屋讲起,谈了两族人的交往;谈了挽草为界戴家抢占先机、圈占水田的事实;分析了周家破坏活木溪水田的原因;剖析了今后要在长岩屋世代繁衍、发展壮大,必须和周家和睦相处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可以给周家分一半水田,而周家则用旱地补偿戴家,从而达成和解的解决办法。

老族长提出了解决办法,开始很多人都不乐意,认为这是向周家的人示弱;更有年青后生嚷嚷,说把堵住的消水洞炸开就是,大不了以后派人值守。老族长也不否定大家的意见,而是细细地开导大家说:“今天我们把洞炸开,明天周家人又堵上,反反复复,将没有尽头,谁也过不上安生日子”。族人们反复讨论、反复蹉商、反复权衡利弊,最后才取得共识,一致同意按老族长的办法解决问题,以图能过上长久的安定日子。

为使问题解决圆满,老族长主动给周家族长通气,谈了戴家决定的解决办法。周氏族长本来就对族里后生的作法不赞成,见戴家人不仅不责怪,还同意用水田换旱地,当然求之不得,当场就表态按戴家提出的意见办。又趁热打铁,请戴老族长翻通书、查吉日,确定两族会议的日期,决定到时由两族各家的当家人与会,在周氏祠堂协商。

周氏族长为了使两族和解,也召开了本族会议。作出了用一亩半旱地换一亩水田的决定,并确定由全族人共同出资、共办酒席,向戴家人赔礼道歉;与戴家人说和气话、吃和气饭、喝和气酒,从而达到今后和谐相处的目的。

会期这天,周氏祠堂中门大开,正厅神龛里端端正正地供奉着周氏历代先祖的牌位;神龛下的供桌上信香高烧、素烛点燃;周氏族人在供桌两边,呈八字形排成两行,静候戴家人到来。

辰末巳初,戴氏族人在老族长率领下,人人衣着光鲜、个个神态安祥,整整齐齐来到周氏祠堂门前。周氏族人一见,立即奏乐鸣炮欢迎来宾,顿时鼓乐声起、鞭炮轰鸣。周氏族长连忙走下台阶,邀请戴老族长进入祠堂。两族长相揖礼让后,方执手并排而入。戴氏族长走到供桌前点信香、化冥币,又恭恭敬敬向周氏历代祖宗牌位叩首致礼,周氏族长连忙旁立躬身还礼。然后戴家来人鱼贯而入,均向周氏先祖行了跪拜礼,再才在周氏族人陪伴下礼让入座。

会议开始,周氏族长站起身来抱拳行礼,开言致词,表示对戴氏族人的欢迎。而后戴老族长也站起身来抱拳行礼,向周氏族人致了答谢,又说明来意,提出以河为界、水田两姓人各得一半,如遇天旱需要灌溉放水时,两姓人轮流各放一天一夜的解决办法。对这些解决办法周家的人当然人人同意、个个喜欢,并真诚地向戴家的人赔礼道歉;当初堵洞的几个后生也马上表示即刻去把洞炸开,把消水洞打通、恢复原状。

会议结束,周氏族人挽着戴家来客走进厢房,只见厢房里五张八仙桌规规矩矩地摆放着,桌上按最高规格的祭祖宴,佳肴齐备、醇酒满斟。周氏族长挽着戴老族长与德高年劭的老人坐了首席,其余人员按辈分、年龄入座。两族人推杯换盏,欢聚一团,至晚席散,方才各自欢喜回家。

自后,戴、周两姓人和睦相处,无论大小事情,都是你帮我助;无论红白喜事,都是礼尚往来。为此,两姓人就将“活木溪”改名为“和睦溪”。

(资料搜集:陈宏庭、黄继波、张绍国   故事撰写:戴凤庭)(编辑樊淑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