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坪文明风】花坪乡风文明引爆避暑旅游观察

08-23 16:58  

编者按:和美建始新风来。去年7月7日,建始县委召开十五届二次全会,出台《中共建始县委、建始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移风易俗树文明乡风的实施意见》,成为加快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行动纲领。千朵花,万朵花,学习贯彻十九大;振兴乡村奔小康,和美建始美如画。在乡风文明建设征程中,花坪镇党委政府积极响应,紧扣旅游抓乡风文明建设,“软实力”赢得“硬发展”,书写出别样的花坪答卷。日前,记者深入采访,从多角度多视野推出系列报道。

“软实力”赢得“硬发展”

——建始县花坪镇乡风文明引爆避暑旅游观察

记者刘波 通讯员田大林 朱时军 陈家政

“您好!坐这趟车!”“预定的房子早给您收拾好了!”“您座,快喝茶!”时下,在一声声热情好客的招呼中,数万武汉避暑大军涌进建始县花坪镇,尽享清凉之气候、秀美之风光和淳朴之民风。

“我们就是冲着花坪人热情好客来的!”凡来花坪旅游的武汉人毫不掩饰说。旅游开发,花坪镇党委政府始终把乡风文明作为新引擎打造,“软实力”赢得“硬发展”,引人深思。

好乡风胜好风景

有人说,仿佛就在昨天,花坪“分分钟”就把旅游干起来了!从农业大镇到旅游大镇跨越转型,基础设施跟不上趟儿,花坪是如何使出“杀手锏”,“杀”出一条 “井喷式”发展之路?

采访时,花坪镇党委书记向帆、镇长李太彬给出这样答案:在旅游开发好形势大背景下,市场倒逼抓乡风文明。一句话,好乡风胜黄金更胜好风景!

掩卷沉思,这一答案令人深思,给人启迪。花坪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文明礼仪之乡,自古文官在这里落轿,武官在这里下马。

开放包容成就了花坪繁荣,因商贾云集自古享誉“小汉口”之美称,改革开放初,笑迎四方客的花坪人成就了集镇服装一条街,把花坪带入繁荣昌盛的新境界。

历史发展重要节点,开放包容的花坪从不缺席,面对旅游开发这一千载难逢机遇,花坪人更是“豁”出去了,紧紧牵住机遇手,以良好的形象和开放的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

“千万要维护好我们花坪的形象!”镇委政府有要求,百姓有期盼,千言万语汇聚成一句最朴实的话。

“游客来了,看我的!”谈起接待武汉来花坪避暑的第一对客人,在镇上开旅馆的朱华玉喜不自禁。2011年5月,野三河景区开业后,一对武汉老夫妇慕名前来避暑,住进了她的旅馆。她把两位老人当亲人对待,低廉收费,无微不至地照顾。两个多月转眼过去,临走时,这对老夫妇认她做干女儿。

“农庄建好了,当时真不知道怎么迎客!”回忆起当时情景,在小西湖第一个开民宿的田大贵记忆犹新。

也就是这位朴素的农民正在一筹莫展时,家里走来了第一位武汉游客。这位客人叫张开贵,刚从武汉市公安局退休。

清早,见客人还未吃早餐,热情好客的田大贵赶紧叫妻子在厨房里下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荷包蛋面条端了上来,边吃边交谈,得知大贵建好了农庄正为无客人入驻发愁。

“我来给你喊人!”临走时,老张打下包票。在老张的吆喝下,不久他在武汉的亲戚朋友一下子来了30人,把农庄挤得满满的。

“大贵这人好,不抠门!”老张介绍来的武汉邮电大学徐雪生教授这样评价。7年相处,不是亲人胜亲人。如今,在花坪避暑回武汉又带着大贵妻子到武汉为他家当保姆,月薪3000元。

“老人家,这挂满绿果果的是什么?”“我们都喊它辣椒花。”“这花好看,能卖给我吗?”“喜欢就带走好了,只送不卖!”78岁的养花老太太向先菊对游客说。

“一定要把游客当亲人对待!”把形象看得比命根子还金贵的花坪人默默地践行心中誓言。

“这里民风朴实热情,无论走到哪家,村民们都会喊着进来坐,热情招呼!”“服务周到,亲切得很,对我们像一家人!”武汉客人对花坪人热情好客、文明待客赞不绝口。

在花坪,口口相传,“井喷式”的游客涌入,生动诠释一句话,好乡风胜黄金,更胜好气候好风景。

党建引领好乡风

“旅游市场倒逼抓乡风文明,只有始终坚持党委政府引领,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乡风文明才会进一大步!”花坪镇党委政府一班人认识深远。

山门打开,旅游开发,镇委镇政府向全镇干部群众发出热情好客、文明待客、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游客的动员令。

“围绕旅游抓乡风文明,这招棋太高了!”该镇花果坪居委会书记吴际安、副主任向明祥感触颇深。

这对黄金搭档10年前就深刻认识到繁华的集镇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文明。也就是从那时起他们铁下心抓集镇文明,成立党员义务巡逻队,向陋习宣战,大张旗鼓表彰文明店铺、文明家庭。在镇委政府这一号令下,乘势而上,把规矩立起来,出台《花果坪文明公约》,从“一言一行”树花坪形象抓起,成为花坪乡风文明靓丽“窗口”新名片。

文明乡风比翼飞。作为集镇“后花园”小西湖奋起追赶,把乡风文明作为旅游重头戏抓,出台《小西湖文明公约》,典型引路,扑面新风溢满湖。

党建引路,以集镇为重心,文明之风席卷花坪山乡。特别是乡风文明建设中,花坪镇党委政府注重典型引路,从平凡人中挖掘向善向上人性之美。小西湖居民何全福为了小西湖的美丽,主动迁走祖坟,为了游客安危,自费将受伤老人送回武汉,为了抢救落水老人生命,奋不顾身一跃跳进湖里;代宗平,一位花坪普通司机,去年一次陪送游客登黄鹤桥景区,中途一位82岁老人晕倒了,经抢救苏醒过来后,他背起老人,一步一步拾台阶而上,满头大汗,沿路游客无不投来敬佩目光,圆了老人登峰顶的梦。

推荐“建始好人”、评“最美西湖人”、“最美花坪人”。典型事迹当歌,花坪镇党委政府一次次召开表彰大会,褒奖宣扬他们感人事迹,成为当地引领新时代新风尚的标杆。

“我是最美花坪人,我骄傲!”“文明花坪,我为花坪代言我骄傲!”“救游客哥!”“背游客哥!”“送花老人”……这些普通的花坪人,做出了最不普通的事,发自内心的义举感动所有花坪人,更感动前来花坪旅游的全国各地人。

“心系外地游客,造福当地百姓。”“热心助人英雄汉,背扶老人下高山。”一面面锦旗上的话语,是游客对花坪镇党委政府抓乡风文明的最高褒奖。

扬文明活满盘棋

“老人家,我讲白话,您为什么讲普通话?”“我们这来的都是武汉客人,他们都讲普通话,时间一长就跟他们学会了,见您不是本地人,就用普通话交流!”这是县委书记向红林在花坪镇三岔槽村暗访乡风文明故意用白话“考”百姓的一段对话。

“我们学习当地的乡风文明,也带了城市文明!”谈起乡风文明话题,武汉游客张开贵一语中的。

避暑期间,一次次深入花坪采访,不由得陶醉在一幅幅和谐文明的画卷中。清晨,清脆的鸟叫声叫醒小西湖,有游客沿湖练剑,陪练的当地人动作不标准,游客会主动上前教要领,做示范;站在石桥上游客与当地人一起观景、拍照,垂钓,闹得满湖欢笑。

傍晚,小西湖广场上,游客和当地人一起跳广场舞,“舞”动满湖水。舞毕,或见游客指导当地人进一步规范动作,或见游客与当地人一起教跳交谊舞。

“来一口!”“杀一盘!”“唱一曲!”“我来教你规范的普通话!”无论是漫步小西湖畔,还是农家乐小院,你怎能不被武汉来的退休教授、干部乐当伯乐的场景所打动?

“来,吼一声抬山号子!”“来,舞一把火龙!”“教您唱一首黄四姐!”当地人热情邀请武汉等地客人学民俗文化。

小西湖广场大舞台上,《抬山号子》喊起来,长长的火龙舞起来,传情的《黄四姐》唱起来;一曲字正腔圆的黄梅戏又接了过来。你方唱罢,我等登台。一场又一场当地人与武汉客人的联谊晚会,醉倒小西湖。

花坪人爱武汉,武汉人爱花坪。花坪人的乡风文明与武汉人的城市文明深度融合,正把花坪镇乡风文明带入一个全新境界。

从一对游客前来避暑到几百人、上千人至万人,再到今年的4万人,短短7年,“井喷式”发展靠的是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抓乡风文明的硬实力。可以预见,“文明花坪”将是继“清凉花坪”后一张叫得最响的名片。(图片由田大林、刘磊提供)(编辑黎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