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建始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陈丹丹
特约记者冯平 通讯员陈世皇
她,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
她,稚嫩的双手,撑起浓浓的爱意。
她,带着妈妈去上学,丹心回报三春晖。
她,人如其名,在炽热的胸膛里,跳动着一颗丹丹的红心。
她叫陈丹丹,女,恩施州建始县孝老爱亲中国好人,今年17岁,长梁乡天生邱家台人,建始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艰辛顾恩亲 克难勤学业
陈丹丹,从7岁到现在,从幼年到少年,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11年的岁月,一边读书上学,一边照顾妈妈,一路艰辛,克难前行。
7岁孩童撑起妈妈的一片天空。
据了解,丹丹出生于农家,她5岁那年,爸爸到山西务工,竟一去不回,音讯全无。妈妈陈敏带着丹丹艰难度日,7岁那年,妈妈患上了类风湿病,不到半年,逐渐丧失劳动能力,卧床不起。从此,洗衣做饭等等的家务就落在了年仅7岁的丹丹身上。白天,她独自去上学,下午回家,妈妈躺在病床上口头指导丹丹做家务,做简单的饭菜,丹丹做好饭菜再递给病床上的妈妈。
当命运扼住了咽喉,她用坚韧呼吸。
8岁那年,丹丹到天生中小学读书。为了方便照顾妈妈,丹丹决定带着妈妈去上学。她在校外五百米处租了一处房子,边上学边照看妈妈。
每天清早5点,丹丹就要起床,给妈妈洗脸,扶妈妈上厕所。给妈妈做好早餐后,她在床上支起一个简易的支架式餐板,让妈妈把早餐吃完。然后,在床头的另一边套一根绳子,把绳头放在妈妈手里,告诉妈妈:“您躺累了就拉着绳头爬起来坐一阵!”再在床前放好一只大塑料桶,桶上搭一个便椅,方便妈妈大小便。做完这些,陈丹丹才匆匆忙忙去上学。
中午,当所有学生都急匆匆地奔向食堂时,丹丹却要跑步回家:给妈妈把便桶清洗干净,给妈妈做点简单的饭菜后,又跑步去上学。下午放学,丹丹又要回家做饭、洗衣、给妈妈洗头洗澡,常常忙到很晚才休息。
重担压双肩 孝义托人生
2015年8月,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丹丹母亲的病情突然加重,疼痛难忍,呼吸困难,丹丹立即拨通救护电话,到恩施州中心医院抢救。经检查,在妈妈腹腔内查出两个囊肿,如果不及时切除,将危及生命。丹丹家没有钱,走的时候只带了年初亲戚给的几百元压岁钱,这次手术费要三万多,这对丹丹家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丹丹苦苦哀求医生,医生同意做手术,但必须先交五千的医药费。危急时刻,初中班主任王安叶老师凑齐五千元给丹丹汇了过去。
在医院里,丹丹一边照顾妈妈,一边办理各种手续,还要打电话四处借钱,妈妈看着年幼的丹丹,心疼地说:“丹丹,算了吧,反正治好后也还是个废人。”丹丹坚定地说:“妈妈,就是乞讨,我也要治好您的病。”
在丹丹的努力下,手术很成功,丹丹又带着妈妈回到出租屋,一边照顾妈妈一边继续上学。漫漫长夜,丹丹在妈妈轻微的喘息声中入眠,又在妈妈痛苦的呻吟声里惊醒。如今,妈妈手脚已变形,手指深度弯曲,腿脚邦硬僵直,脸虚浮红肿,虽然才41岁,但看起来像个年过六十的老人。
爱心永相伴 怀揣感恩心
丹丹家租住在二楼,妈妈平时很少下床走动,只有在周末放假时时,丹丹才谨慎地扶起妈妈,在楼下去晒晒太阳。交谈中,妈妈陈敏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周围的人对我们太好了,学校老师把丹丹当作亲生女儿照顾着,房东少收我们的租金……问及生活来源,丹丹说:“我们家生活开支几乎不用花钱,菜都是邻居送的,有时没人送菜,我们就吃稀饭,我们家已经习惯了喝稀饭。给妈妈治病的钱都是我四处借来的,尽管已经欠债十多万,但从来没有人向我讨过债。”妈妈嘱咐女儿,一定要记住恩人,丹丹坚定地说:“妈妈,我永远记得!”
2016年秋季,丹丹被录取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16级学前教育专业学习。学校帮她在校门口租了一套一室一厅的公租房,方便丹丹照顾妈妈;学校志愿者定期到她家里,帮她做些家务,和她一起照顾生病的妈妈。
像过去的10年一样,如今,每天中午、下午,丹丹依然要跑步回家,给妈妈做饭;下晚自习后,她回到家里,给妈妈洗漱,安顿好妈妈后,才能休息。
激励向前行 开拓新天地
与同龄人相比,陈丹丹过早地承担起生活的重压,但是丹丹的脸上从来没有悲观与颓废,她是一个阳光开朗的女孩,与老师、同学相处融洽。在家,她给妈妈讲一些开心的事情;在学校,她专心地学习文化知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文体科技活动。在钢琴室,她认真地弹奏每一个音符;在练功房她专注地练习每一个动作。她说:“母亲的病需要长时间的修养恢复,我会继续带着母亲上学并帮助她进行康复治疗,让她开心地过好每一天。我学的专业是学前教育,我会努力学习,成为一名幼儿教师。是千千万万的爱心将我从冰冷的深渊中托起,激励着我奋勇前行,开拓出我未来的新天地。等我有能力的时候,我也要将这份爱传递下去,回馈社会,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陈丹丹,这个柔弱的女孩子,她用稚嫩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这个刚强的女孩子,她用拳拳孝心诠释了最美中职生对孝道的执着与坚守;这个乐观的女孩子,她用明媚的笑容诠释了她内心的坚韧;这个善良的女孩子,她用一颗感恩之心光大着中华民族美德之精髓!
(编辑吕亭娴 校对孙小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