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湖沟村“脱贫之星”

06-10 14:43  

特约记者冯平 通讯员姚卫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在没有产业的地方发掘产业,是驻村帮户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的“乡村振兴建设”理念,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建始县三里乡的洋湖沟村,位于该乡的东南部,村民除了种植玉米、红薯、土豆和外出务工外,很少有其他经济来源,是我县重点贫困村。

马志敏,今年52岁,初中文化,洋湖沟村一组村民,家庭人口4人。2014年,他一家四口住在60年代修的三间破瓦房内,父亲汪启怀患癌去逝,突如其来的变故使马志敏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也让这个原本就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加上母亲长期患慢性病,家庭收入入不敷出,生活极度困难。

2014年6月通过村民代表大会民主评议,马志敏一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面对丧父之痛,家里一贫如洗,老实、勤奋、憨厚的马志敏和家人商量:“我们自己有一双手,党和政府对我们这么关心,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我们要不等、不靠、不要,少向政府伸手,靠自身的努力脱贫致富。”

在家种那几亩薄地,一年到头劳作也糊不了一家人的口,他们一家人反复思考、多方咨询,最终决定,儿子外出务工挣本钱,三娘母在家依靠养殖生猪为支点,走种养接合的道路,自建了7间100平方米卫生圈开始养殖生猪。

开始创业养殖猪时,好多人不理解,说他是一时冲动,养猪又脏又累,一没资金,二没技术,怎么能干好干长?

他却始终秉持着一种信念:只要全身心付出,永不言败,把它当成一份事业,就一定能干好。没有资金,靠自己家种田、打工挣本钱,没有技术又不知道外面的市场行情,就经常走进本村兽医家中学习,向有养殖经验的汪师傅咨询各种肥猪仔猪的饲养方法,到网上查资料,了解养猪技术、市场行情。为学习更多的养殖知识,他还订阅了科技报刊,通过不断学习,他不仅丰富了养殖知识,而且还提高了养殖技能。

看到马志敏脱贫致富的强劲动力,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给他送来了养殖科技图书、产业扶贫政策,并多次现场帮助他解决实际困难。驻村干部和村支“两委”的细致服务,激发了马志敏脱贫的决心,他渴望通过自己的奋斗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一家人起早贪黑,辛勤劳动,当年出栏生猪50多头,收入10万多元, 2014年底,马志敏就申请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看到养殖生猪有奔头,2015年他再次扩大养殖规模,于是向政府申请,在自家门口建起了一个200多平方米的生猪养殖厂房,扩大了生产规模,每年出售生猪100多头,一家人一年收入20多万元,2015年盖上了三层小洋楼,并买了小轿车,这几年年收入二十多万元,今年已经卖了50多头,还存栏猪90头,母猪8头。

四年的艰苦创业,有太多的辛酸苦涩,也有太多的希望和期盼,虽然创业很苦很累,却觉得过得很充实,看着现在小有成就,真的很知足了。马志敏一家靠养殖生猪为支点,走种养接合的道路,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凭借顽强的毅力,辛勤的劳动,科学的养殖,生猪养殖不断发展壮大,不但改善了自己的生活,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增加了家庭收入。

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了自己精彩的人生之路。今年5月,马志敏被三里乡人民政府授予“脱贫之星”的称号。

(编辑吕亭娴 校对孙小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