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始乡风文明建设观察:好乡风变身“新能量”

06-05 10:03  

“要勤劳致富,不好逸恶劳……”日前,记者走进建始县业州镇杉木村,一眼便望见立在村头的“村规民约”宣传牌,80字“村规民约”读起来朗朗上口。

去年以来,建始县强力推进以“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为主题的乡风文明创建活动,遏制歪风,弘扬正气,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大正能量。

好乡风增脱贫信心

“我申请脱贫。这两年在村支书的帮扶下贷款养羊,收入可观,今年还给住房加了层,我要把养羊经验传授给六组其他村民,一起把养羊产业做大。”“我们三组也要加油,要按照村里要求带头禁鞭、不整‘无事酒’,共同努力帮助8户贫困户摘掉穷帽……”

去年,在红岩寺镇大面坡村,一场“比学赶帮超,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助推脱贫攻坚”活动轰轰烈烈展开,全村8个组分成4个小组,以好带差,促进发展。

当年9月,大面坡村三组、六组村民在村委会参加连片群众大会,村支书向雪梅给大家讲述了三组村民张吉玉上山采箬叶收入几千元、村民李荣之养猪致富、舒胜福不要低保等脱贫故事。村民展开热烈讨论,“我们六组贫困户多,经济条件差,听了三组这些发家致富的典型事例,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尽早脱贫……”

树立文明乡风,激发群众脱贫信心,这只是建始以乡风促脱贫的一个缩影。建始县将乡风文明与精准扶贫同步部署,不仅在“增收入”上想办法,更在“富脑袋”“健精神”上下功夫,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从根本上“治懒病、拔穷根”。

去年3月,业州镇在杉木村启动“交钥匙工程”,与湖北枸杞珍酒业有限公司合作,计划在村里发展100亩枸杞,由企业免费提供种苗、肥料和技术支持,并收购枸杞,待产业发展稳定后,将这把脱贫“钥匙”交到村民手中。

“自己不用花钱,种出来的枸杞还不愁销路,这个事搞得!”村民段秉祥主动要求种植2亩枸杞,第一季就卖了2000多元,于是又喜滋滋地加种了一亩。

“上头政策这么好,我一定要好好干。”段秉祥干劲十足,钻研种植技术,渐渐成了村里的枸杞种植能手,不少村民前来取经,他总是不厌其烦地讲解。“不能光吃低保,把产业搞好今后生活才有保障。”段秉祥时常劝导村民,“自食其力比什么都强。”

杉木村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发展产业中来。“过去有人觉得‘我穷我有理’,现在大家都说‘不能等靠要,好日子要靠双手创造’……”村支书施兴菊感慨,自去年启动乡风文明创建工作以来,杉木村变化很大,人人鼓足干劲发展生产,一心要通过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

美丽乡村引客来

既要“靠山吃山”,又要守住绿水青山。近年来,建始县立足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效应日益显现。

花坪镇小西湖村山清水秀、气候宜人,每年夏季,成千上万的游客涌进这里。来自武汉的86岁退休干部肖传荣,已连续六年到小西湖村度夏。华中科技大学退休教授杜峰也在这里度过了两个夏季。他们说:“这里民风淳朴,空气清新,环境太好了。”小西湖已成为建始旅游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据介绍,仅小西湖及周边就能同时接待游客近两万人,仅此一项直接经济收入即达8000万元以上,间接收入1亿元以上。

山好水好引客来,但如何留住客人?好的民风村风是关键。

去年7月30日,84岁的潘大爷在野三峡景区游览时突然晕倒,不省人事。为游客引路的司机戴宗平看见后,和大家一起抢救老人。老人苏醒后,戴宗平一路背着老人赏景,直到下山回到车里,老人很感激,准备酬谢,却被戴宗平婉拒。事后,游客给花坪镇政府送来感谢信,表达对该镇乡风文明建设的赞美之情。

良好的人文环境吸引来投资主体发展特色产业。高坪镇青里坝村兴办村级产业园,恩施晨龙电子厂和恩施宏峰鞋业公司先后落户青里坝,为当地居民提供350个就业岗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0人,并为残疾人安排了人性化岗位。

乡风文明建设的另一个直接效果就是群众素质提高了,村民顾大局、识大体,积极为乡村振兴积聚力量。

建始县推进店子坪村“三个基地”建设,要在邻村青花村修建一条绕村公路,从征地拆迁到建成仅仅用了28天;青里坝建设美丽乡村,需建一条长3.5公里、宽2米的游步道,村民全力支持,没有一户要征地补偿和青苗补偿等费用。

好乡风已变身“新能量”,不断激励建始干群焕发脱贫攻坚的斗志。

来源:恩施日报 作者:胡成冞,房青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