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刘波 通讯员易平丰 何林
“好啊!”“好啊!”这些天,建始县长梁镇白云村56岁的农民党员潘贤成整天围着周边果农的梨园转,看着疏果后的“六月雪梨”长势喜人,这位出名的“梨王”连声叫好。
种梨闯“三关”
潘贤成种梨连闯品种关、技术关、市场关,其间有许多美谈。
两头大肥猪让他闯过苗木关,至今让乡邻津津乐道。原来,1997年开始种梨的潘贤成通过邮购引来黄花梨。2001年,挂果后一品尝,品质优于本地品种,但没有预想的好。于是,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全国著名果树专家、西南农业大学李云龙教授写了一封求救信,讨教品种换代等问题。
“你所引进的品种不符合市场需求,气候不宜,栽培无方。我给你推进一个品种,是我们学校刚选育成功的极早熟梨品种。好好栽培,前景无限,给你100株,单价12元/株……” 李云龙教授回信道。
潘贤成和爱人商量此事,得到了爱人的支持,便将刚刚卖下两头肥猪得来的1200元现金一分不留,在邮局汇到了重庆。不久邮递员将100株捆得整整齐齐、严严实实的苗子送到了家中。2002年7月,有一株树终于结下了两个梨子,让他喜出望外。
“爸爸,这个梨子太好吃了!”13岁的小姑娘潘学梅大声喊出。这梨有着苹果般的脆,蜜一般的甜,潘贤成终于闯过品种关。
从外地引进梨苗价格高,为此,潘贤成又开始闯苗木培育关,从四川苍溪引进桢木苗,利用自家梨园枝条进行嫁接,成功培育出优良的“六月雪梨”苗木,此举大大降低了成本,发展1亩只需花300元到500元。
由于潘贤成种的梨外形好看,品质又高,很快就卖出了名,价格也比当地其他品种的梨翻了一番。这些梨还未成熟就全部被上门的客户以每公斤8元的价格预订,成功闯过市场关。
年“刨”百万成“梨王”
前些年,“六月雪梨”名气越来越大,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市场上曾一度陷入一梨难求的尴尬境地。
这也让潘贤成陷入深深深思,如何扩大规模?他加快核心基地发展,通过连续多年的持续发展,目前自家的梨园高达300亩,进入丰产期的已有120亩。
“这几年,种梨确实让我们家尝到了甜头!”采访时,潘贤成的妻子马仁国一脸喜悦。
潘贤成一心痴迷种梨,得到了丰厚回报,这些年收入可观,去年仅“六月雪梨”一项纯收就高达上百万元。
“种梨一年能‘刨’出这么多钱,真了不起!”乡亲们无不竖起大拇指。“梨王”美名由此来。
领着乡亲种梨闯富路
“老乡,你家去年种梨收入多少?”“嘿嘿,还行!”在该镇红石垭村5组贫困户马仁胜的梨园里,记者与忙活的他交谈,看得出收入不错。
“独吃不香,众吃有味嘛!” 谈起热心帮乡邻种梨的事,潘贤成说出心里话。
作为一名普通农村党员,潘贤成深谙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为了带领更多贫困乡亲种梨闯致富路,他成立了建始白云林果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技术管理,统一产品包装,统一品牌销售,抱团闯市场。
他租地20亩,投入20多万元,建起科技示范园。通过示范园对技术和新品种进行试验和示范,将成功的技术和品种“嫁接”给周边村民。
贫困户马仁胜就是他手把手教技术的种植户之一。前些年,潘贤成无偿给他家提供种苗,手把手教嫁接、梳花、梳果等技术要领。去年,他家1亩2分地卖梨收入3万元。
这些年,在他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乡亲加入到种植“六月雪梨”的队伍中来,以他所在的白云村为中心,辐射方圆近10个村,规模发展种植“六月雪梨”2000余亩。
规模越大,名气越大,品牌效应愈发显现。如今,“六月雪梨”已成为建始水果一族中异军突起的一张靓丽名片。这更激发潘贤成带领乡亲大力“六月雪梨”的积极性。目前在业州、花坪、高坪等乡镇发展1000亩。
举办梨花节,把“六月雪梨”打造成休闲采摘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劳模潘贤成“玩”种梨路上,越“玩”越上瘾。(编辑 樊淑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