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艳平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九大精神体系庞大,内涵丰富,涉及到社会主义事业方方面面。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重要任务,学习的主体不仅限于广大党员干部,更要扩展到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朋友中去。当前建始县正在开展的“学习贯彻十九大流动党课进村寨”活动,正是把十九大精神送到基层、送到老百姓手中的生动实践。但是如何让十九大精神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走进田间地头、走进老百姓心中,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强调的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对象、时间等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宣讲方式。宣讲会议精神,不是架子哄哄,不是高高在上,不是尽是华丽词汇;而是要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只有被群众掌握的理论,被群众接受的理论,才能感动群众、教育群众,才有现实意义,才叫理论指导实践,才能变成强大的力量。为了让十九大精神进基层活动达到预期效果,宣讲员一定要提高“翻译”能力,对一些专业术语、书面语,要主动翻译成群众语言,用适应群众味口的方言、俗语,打比方、举例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切实增强宣讲的吸引力感染力,深入浅出地把十九大精神宣讲到位。只有我们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听得进的方式讲,我们的宣讲才会达到想要的效果,也才能赢得老百姓的支持理解,反之如果不注重讲解方式,讲得再多再深也作用甚微。
讲百姓感兴趣的话题。与老百姓“聊天”是一门重要技能,是党员干部需要提高的一种本领。会“聊”的人总是能让人充满兴趣、产生共鸣,讲完后意犹未尽。在农村宣讲,受众素质参差不齐,加上农活较忙,如何让农民朋友静下心来耐心听,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十九大精神宣讲得比较到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宣讲时,除了提纲挈领概述十九大精神重要精髓部分之外,更要侧重宣讲十九大精神中涉及农村、农民、农业、民生等问题,这样才能让老百姓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十九大与自己息息相关,从而引发继续听的兴趣。比如十九大报告中有很大的篇幅涉及乡村振兴、扶贫、教育、养老、住房、医疗、“三农”、生态文明等,这些内容,我觉得在宣讲时应特别强调。
和老百姓做朋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自古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方能得天下。我们党取得的光辉成绩离不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党打江山、坐江山,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党员干部是人民的公仆,绝非是上下分明,党和群众的关系就如同鱼和水的关系,谁都离不开谁。无论做什么工作,特别是在做农村工作时,当然宣讲十九大也不例外,一定要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牢记朋友的冷暖,牢记和朋友打交道的准则,多与老百姓嘘寒问暖、拉家常,说掏心窝子的话,自己懂的耐心讲给老百姓听,自己不懂的虚心向老百姓请教,这样才能拉近心与心的距离,让老百姓感受到平等、尊重、友好,使干群关系和谐。和谐融洽的干群关系有利于我们开展一切工作,体现在十九大精神宣讲上来,就是老百姓愿意听你讲,且相信你讲的。
毛主席曾说:“共产党员如果真想做宣传,就要看对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说、谈话、写字是给什么人看,给什么人听的。否则就等于下决心不要人看,不要人听。”所以在做农村宣讲工作时一定要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讲百姓感兴趣的话题、和老百姓做朋友,让群众接受宣传,达到预期效果。【作者系中共建始县委党校教师】(编辑 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