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庭故事”征文】 我的老父亲

10-23 11:06  

作者冯春平

我的老家在官店镇的一个小山村里,那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唯一不足的就是交通不便,医疗条件不是很好。我七十多岁的老爸老妈仍住在那里,我们兄妹四个常常说服他们,要他们搬进城里,都被老爸拒绝了。老爸说老家是天然氧吧,最适合养老。多次劝说无果后我们只好作罢,顺了他的心。

老爸一生爱好读书,家里大小书柜三四个,都装得满满当当,文学、历史、天文地理、风水易经,应有尽有,这些都是他的宝贝,老妈常奚落他:“你一辈子钱挣没几个,书倒是多。”老爸年轻的时候是一位老师,在一所中学任教。我读初中是跟着我爸读的,记得那时候他对周易玄学有十分浓厚的兴趣,但那时农村买书不方便,同时供我们四姊妹读书也没有闲钱买书。他经常找别人借书读,有时为借一本书要走几十里山路但,但借的书总是要还,于是他就买来备课本,将借来的有价值的书全部抄下来,多少个夜晚一觉醒来,老爸还在油灯下抄书读书。到现在老爸书柜里都还保存着几十本手抄书。退休这些年来,老爸每天都有固定的读书时间,每次到县城来,第一件事就是到新华书店,找他喜欢的书。他还常常告诫同为教师的我和大哥:“做老师一定要多读书,要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学以增智,学以立身。”在他的影响下我从小就喜欢语文,也爱上了阅读。

老爸虽然年迈,又住在偏远的山村,但他对国际国内形势了如指掌。“新闻早班车”,“新闻联播”,“海峡两岸”等新闻节目每天必看,雷打不动。因此,哪里发生了什么大事,出台了哪些政策等等,他都清清楚楚。遗憾的是,老家是用的天线锅收看电视,收不到凤凰卫视,每次到我家来看到凤凰卫视都要念叨好久,后来我们就给他买了智能手机,把凤凰新闻下载到手机上,让他随时可以看,这才满意不再念叨了。自从在电视上了解到中央的八项规定后,他便忙碌起来,给我们姊妹几个挨个打电话,传达中央的八项规定,生怕我们有所疏忽。年终我们回老家过年,他专门召开家庭会议,对我们一再告诫:“中央的八项规定是红线,绝对不能犯,公家的利不能沾,公家的钱不能沾,公家的车不能用,要一心为老百姓做好事,做实事”,我们都一一承诺后才肯罢休。

老爸生活十分节俭,从不乱花一分钱。以前教师的工资较低,还要养育我们兄妹四个,每一分钱都要计算着花,生活过得很拮据,好在妈妈常常卖点儿农产品补贴家用,总算熬到我们都成家立业了,身上的担子才卸下来。这几年工资标准提升了不少,手头渐渐宽裕了,他依然勤俭节约,一年到头很少为自己花钱,工资都交给我妈支付家里的日常开支。过年过节我们给他买的衣服带回去,他首先要看看调牌,看看多少钱,要是谁买了超过五百元的准会被骂,有时倔脾气一上来还非要退货。他常常教育我们说:“勤俭节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要传承下去,生活中能省则省,不要搞铺张浪费,钱要用在刀刃上,俭以养德,德由俭来。”虽然自己节俭,但对邻里乡亲却大方,哪家孩子上学差学费,哪家修房子有困难……他都会伸出援手。特别是村里的两个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他常年都会接济,吃的,穿的,用的按时送到家。“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他的影响下,每次我们回家都会主动带孩子去探望老人,只有九岁的侄子还会给老人唱歌跳舞,逗得老人合不拢嘴,这也是老爸最开心的时候。

每年春节,老家的大门上都会帖一副老爸写的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济世长”。风吹日晒,字迹或会模糊,但好家风却会如化雨春风,护着家、护着国。(编辑樊淑贞)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