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陈家胜 通讯员殷波
她,94岁,红颜薄命,做过国民党时期的县长姨太,25年韶华青春花费在了对狱中丈夫的等待上。
她,没有生育,有过两任丈夫,做了一辈子后妈。
她,如今瘫痪在床,吃喝拉撒全靠人服侍,可身边一个亲人都没有。
她,人生的无奈一个接一个,而这一次,更是只能听天由命。幸运的是有一个叫张延菊的善良女人,成为老天送给她的最后礼物,有了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她幸福地、感动地活着。
在建始县三里乡绿荫村,一个堪称传奇的孝道故事,让两个女人走进公众的视野。
风烛残年老孤人生活陷绝境
老人叫余志蓉,是绿荫村老刘家的媳妇,丈夫刘森曾任京山县代理县长。老刘家在绿荫村的辉煌,现在已少有人忆起,但余志蓉的坎坷人生,却经常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特别是在刘森去世后的这5年,老人亲人渐少,孤苦无依,大家愈发担心和同情。
皮箱里珍藏着老人的爱情故事
知情人介绍,1948年8月,原国民党京山县长胡云成,在国共两党拉锯战中负伤,孝感专署任命时任京山县财政科长的刘森代理县长一职。时隔半年后,京山解放,27岁的刘森从此结束了短暂的政治生涯,被遣送回原籍建始三里。1949年10月,建始解放,刘森一家被划为富裕中农。1951年10月,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刘森被认定有重大历史问题,戴高帽游斗全乡(区),并列入首批镇压反革命名单,被判死刑待毙。而此时,他和余志蓉的结合才三年多。原本等着收尸的余志蓉没有等来丈夫的死讯,爱情的力量让她决定继续等下去。这一等就是15年。一天,她意外收到丈夫迟到的来信,信中细说自己被判了无期,让她改嫁。绝望的余志蓉后经人介绍,嫁给了邻村一丧偶老师。1975年,在监狱屡屡立功的刘森被特赦释放,在时任丈夫的撮合下,余志蓉时隔25年再次回到心爱人的怀抱,而此时,她已快50岁。
备受离别岁月煎熬的两夫妻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新生活,刘森也先后被推选为县首届政协委员、乡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当地政治事务。闲暇之余,刘森就带余志蓉四处游玩,亲密的合影,至今还被老人存了满满的一箱子。
5年前,刘森离世,儿子刘承忠承担起对继母余志蓉的照顾。怎奈家庭多变,加之所务工的工厂濒临倒闭,生活来源朝不保夕,已是70多岁的刘承忠不得已只好把继母送其妹妹照料。余志蓉的妹妹家住农村,加之年事已高、经济条件也不好,对姐姐的照顾十分吃力,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只好要求刘承忠再想别的办法。请人没钱,送敬老院人家嫌麻烦,继母何去何从,刘承忠一筹莫展。
余志蓉耳聪目明,她自然明白这一切,几次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但身体实在僵化、虚弱,难以动弹。每天只能睁着双眼睛,看着自己的命运被人摆布。
山穷水尽遇好人母子一条心
今年初,苦于继母安置问题的刘承忠从外地回到老家,有人向他推荐同村的张延菊,说此人在村里的孝顺是出了名的,可以托付。
刘承忠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找到张延菊,告知老人经历,张延菊怜悯之情顿生。但弄个老人回家不是件小事,毕竟自己也是50多岁的人了,便与在外务工的儿子商量。儿子告诉她,人人都要老的,尤其是这种苦命老人,一定不能让她背一身伤心死去。
一日三餐是这样吃的
张延菊把老人接了过来, 刘承忠承诺每月给1800元的生活及护理费。一开始,她在豆腐房里为老人置了个铺,一方面做事的时候方便照顾。另一方面,家里才起的新房子,农村有忌讳。儿子得知后,要求妈妈把老人接到新屋里来,说既然答应照顾人家,就要让人家感觉得和家人没区别。这其实也是张延菊的想法,现在有了儿子的支持,她便把新屋里最好的房间腾给了老人,还让出了自己的保暖床被。
老人实在是老弱,硬了的饭吃不下,粗了的肉吞不进,还爱喝点纯牛奶、吃口米醪糟。张延菊根据老人的喜好,把饭煮得很烂,并混以肉沫和蔬菜,经常还换些豆皮、蛋皮、面条等变变口味。老人已不能自理吃喝,张延菊天天顿顿都是亲手喂。刘承忠给的钱,张延菊大多用在了老人的护理用品上,如纸尿裤、擦洗用品等,生活上的开支,她从未计较,老人想吃啥就买哈,连牛奶也只买知名品牌的,每天喝的蛋汤,全是专门采购的土鸡蛋。
老人躺在床上,连翻个身都需要人帮忙,屎尿就拉在纸尿裤上,这就需要每天多次擦洗。张延菊每次都是不厌其烦。走进老人住的房间,时值大热天,一点异味也没有。老人的衣被,张延菊总是及时更换,一有空闲,就见她在洗东西,一看多是老人所用。
近段时间,刘承忠来电,说自己很快就没事做了,今后的生活费不一定很及时。张延菊告诉她,自己每天打豆腐卖,还能有些收入,今后有钱了就给点,万一困难没给的,不会影响到对老人的照顾。
老人的衣服手洗更放心
乡、村两级得知张延菊的事迹后,也多次前去慰问,表示将尽力给予关照,确保老人生活上有保障。
问及老人过得怎样,张延菊对她照顾得好不好,老人不住地点头,连连说好,不大一会儿眼里便泪花闪动。邻居们介绍,张延菊对老人的照顾,非一般人能做到,不管哪个时候到她家去,都见她对老人耐耐心心、轻言细语的,半句怨言也不曾有过。每天到集镇卖豆腐,只要一到给老人换洗尿片的点,无论卖未卖完,都会立马回去。有人也私底下议论她傻,可张延菊却说,做人就图个心安理得,人是三节草不知哪节好,别人在难处,伸伸手没啥亏不亏的。
为人识得爱几许 有善才有情
也许是久有的困苦造就了张延菊非比寻常的善良。
婚后第三年,张延菊发现入赘的丈夫经常情绪不稳定,经检查患为精神分裂症。亲朋劝她早作打算。可张延菊却说,就是喂条狗,也不能想丢就丢,更何况是一个病人。婚后三十三年来,张延菊对老公始终细心照顾,从不给他分担家庭压力,多少年来,丈夫病情一发作就跑得一连几月不见个人影,一儿一女,都是张延菊一手带大。
已出嫁的女儿,两年前在外务工时受伤,因未得到本该有的补偿,一急之下生病在身。儿子在外打工干的是粗重活儿,收入微薄,都29岁了尚未婚配。
家庭的多灾多难并没有击垮看似柔弱的张延菊,她坚强而乐观地过着每一天。一个豆腐坊,伴她走过了几十年,方圆数公里人家的豆腐都出自她之手。乡亲们爱买、爱吃她的豆腐,不只因为她的豆腐物美价廉,也有大家对她的一份敬重。
绿荫村主要经济来源为打工收入,这使得村里的留守老人多,加之长期欠发达,孤寡老人也高于乡里平均水平。多年来,张延菊对身边的老人总是很孝敬,不论亲疏。她为他们义务理发、洗衣服、拉家常,安抚他们落寞的心。
独居老人张延柏,房屋天穿地漏,床上经常支着几个桶接漏,根本无法安身。刚搬入新家的张延菊给他在自己家里置了一间床,让他在雨天的时候有个安身处。听说村里为他争取到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即将筹建新房,她比自已有了新房还高兴。
81岁的老人张良富,身边没有亲人,因卫生习惯不好长了一头的疮,张延菊得知后,帮他坚持清洗、治疗,直到痊愈。
86岁的孤老杨万春,每天吃的豆腐都是张延菊免费送去的,但凡过年过节,还会得到张延菊送来的肉呀米呀等。
……
善良是张延菊的秉性,善行是张延菊的习惯。本身并不富裕、家中闹心事一大堆的她,却是尽心尽力施恩与人,舍情与人。她的言行诠释了一个朴素的道理:善从心生,情才真心。
(编辑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