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朱以福
一名普通的农村党员,一个很平凡的村级纪检委员。但是,在他身上却发生了一些不平凡的小故事。他就是花坪镇火田槽村党支部纪检委员,现年52岁的谭光亮。他曾在村任主职干部18年,从事农村“土律师”15年....。
正人者先正己 执纪不容情
当我们翻开他填写的“村级纪检委员监督日志”首页时,见到了他写下了这么一段话——“正人者先正己,打铁更须自身硬,说到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在平常,他告知全村党员,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们,若发现你有违纪违规问题或者党员群众反映你们的违纪违规问题时,本着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将以事实为依据,以党纪党规为准绳,先调查核实、当面提出,若不改正,就督促召开支委会,村支两委班子会,或党员支部大会(村民代表会),当面锣对面鼓提出建议与批评。仍不改正者,本人将实名向镇纪委书面呈报,绝不容情。
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2016年他家居住了五十多年的老房子被拆除,他在原地新建一栋楼房,新居落成后,他的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都劝他定个日子,整个“搬家酒”。而他的老父亲也坚持搞个庆典仪式,一个考验村级纪检委员的时刻到了。他谭光亮没有含糊,没向家人妥协,他主持召开家庭会,耐心和家人说明一个村级纪检委员要带头执行党的纪律,要给群众带个好头。就这样,他谢绝了伙计们建议,硬是没整什么“搬家酒”。这下火田槽党员、群众们议论开了——老谭这样作,才象个纪检委员的样子。今后他说的话我们服!
直言为公 民主决策
是的,他作为一名村级纪检委员就是这么严格地要求自己的。但是,他敢不敢监督村支两委主职干部呢?对班子成员,党员他又敢不敢撕开“人情脸”动真格说直话呢?火田槽村群众们试目以待。
火田槽村主职干部有个特殊情况,“两委”没有交叉任职,村支书没有进入村委会,村主任又没有进入支委会、书记、主任不是“一肩挑”。外加一名支委委员,又当选为村副主任,该村只有700多人,上级组织给该村只有两名定补干部名额。于是,近两年来,该村班子成员思想不稳定不团结、三人三条心、有时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村支两委形不成合力、其号召力、战斗力更无从谈起。
近段时间以来,该村二组到七组要修一条组级公路的事情更能说明当时该村的党务、村务的真实情况。
以村支两委委员为代表的部分党员、群众要把公路从二组到七组阴坡半山腰斜下修通;村主任代表的部分党员、群众则坚持从二组到七组阳坡半山腰原先村主任个人主持已基本修通的一条机耕路,上档升级维修好;而以书记为代表的部分党员群众则要求从二组山脚下,顺槽边修通到七组的公路。于是乎三条公路线、三种思想、三种观念,都相互对抗,制约着,谁也不服谁,谁也不让步。公路线定不下来,公路修建不能正常施工,财政下拔的10万元资金,眼看就要被收回,村纪检委员老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邀请老党员胡楚善等几名老同志,亲自从两委委员设想的路,村主任原先已修的机耕路、村书记拟定的路,都实地走一趟,看一遍,默算三条路线哪条更符合火田槽村未来的发展实际,哪条路线受益农户多,三条路线走完、看完了、老谭他们这几名老同志心中有底了,他们的意见是从二组山脚下,顺槽边,修通到七组的公路,而村主任原先个人主持修通的机耕路则另寻找资金搞好维修。他立马给书记建议,先开支委会统一思想,统一观念,形成决策后,接着召开在家的20名党员的支部大会,用民主集中制的方式,党员支部大会集体形成决议(从二组山脚下,顺槽边到七组接通公路)。最后再召开全村村民代表,特邀部分党员参加的村民代表大会,本着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表决、大家办的方法,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落实党员大会形成的决策。这个会一共来了34人,大会采取实名制表决方式进行。结果有29名同志同意了党员大会形成的决议。另4名同志同意村主任的建议,村主任则坚持保留个人意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采取多数同志的意见。
会上老谭和老党员胡楚善同志又建议,当会成立以村支两委班子成员为公路修建领导小组,组长就由村主任挂帅,并且确定了公路的质量标准及时间要求。截至本文发稿之时,这段公路按确定的线路,毛胚已出,公路基本成形,预定的完工时间不会延误。
是的,村级监督执纪者,严防自己“灯下黑”,再监督他人的事迹在这个村还有许多,比如规劝60岁党员不能“整寿酒”,规劝班子成员个人要服从组织,党员个人言行更不能凌驾于组织之上等等,真是数不胜数。一滴水能见大海,一个村级纪检委员虽然“有职无位”,但不能“无为”。只要他们发挥纪检委员“神经末稍”应有的作用,真正打通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村级的一切腐败和违纪违规就会迅速消灭在萌芽状态。
目前,敢于亮剑的村级纪检委员谭光亮的事迹,在州县纪委在花坪镇调研村级纪检委员发挥作用的情况时,得到了州县纪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该村在村纪检委员的监督执纪下,班子团结战斗,班子成员办事讲规矩、守纪律,已成常态,社会风气和民风正逐步好转。(编辑 卢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