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玉华
“十二五”以来,全县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强力实施旅游升级工程,推动生态文化旅游突破性发展,全县相继获得“湖北旅游强县”、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县”和乡村旅游发展暨旅游扶贫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当前,全县旅游业呈现空间布局不断优化、接待能力不断增强、客源市场不断扩大、关联产业加快融合、发展成果逐步共享的良好态势。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必须紧盯国际国内的旅游发展趋势和消费需求,积极抢抓国家和省、州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机遇,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充分发挥市场的主体功能、农民的主力军作用以及生态文化等资源优势,切实健全服务体系,不断丰富旅游产品,努力拓展旅游市场,强化区域经济协作,举全县之力建设全省一流、全国知名的旅游经济强县。
深入实施旅游升级工程,建成要素齐全、服务优质、游客满意的旅游服务体系。进一步丰富旅游空间布局,加快推进石门河、野三峡创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和省级地质旅游示范景区工作,尽早完成建始小西湖“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县域西北部、南部和城郊旅游开发,全面推动一批乡村旅游区健康发展,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的旅游发展格局。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倾力打通建始与奉节、巫山的旅游交通大通道,努力提升城区到景区、景区与景区之间的旅游公路等级,切实完善旅游接待、厕所、垃圾污水处理、标识标牌、观景平台等配套设施,培植和升级星级酒店(绿色旅游饭店)、高等级旅行社和特色民宿,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安全应急救援机制,形成高效便捷、安全贴心的旅游服务体系。进一步促进旅游消费,紧贴旅游市场拓展民俗文化、户外运动、避暑度假、休闲养生、农事体验、工业和生态农业观光、红色旅游等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民族工艺品、民族服饰、特色美食和富硒农特产品,形成要素齐备、链条完善的旅游生产消费市场。
深入实施“旅游+”工程,形成关联产业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充分发挥特色农业基地和农业加工龙头企业在富硒产业发展中的示范效应,引导建设一批现代工业观光集群和生态农业观光集群。加大汽车越野、摩托和自行车拉力、房车露营、攀岩、徒步、探险等户外运动项目发展力度,形成一批建始特色的体育旅游品牌。深化智慧旅游建设,推动旅游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互相渗透、融合,形成开放共享的旅游产业运营模式,拓宽区域旅游产业发展链条。
深入实施“金点子”工程,健全优质创意为牵引、民族文化为灵魂、跨区域融合发展的旅游营销模式。强化“黄四姐”文化的核心地位,全面发展土家传统礼仪、民俗婚礼、民俗舞乐等民俗文化,深入挖掘红色旅游和硒文化元素,建成一批省内外知名的特色文化旅游品牌。不断完善和创新宣传营销工作机制,重点针对华东、华北和华中市场,策划和执行区域旅游宣传营销活动,推出一批在全省、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营销品牌,进一步提升建始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深入实施旅游扶贫工程,构建示范带动、全民参与、成果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不断探索和完善旅游扶贫模式,建成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旅游扶贫示范点。通过全县上下努力,完成1个AAAA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2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2-3个AAA级乡村旅游景区、3-4个省级旅游名村创建任务,92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发展旅游及其关联产业,1.4378万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发展实现脱贫。到2020年底,全县旅游业增加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6%以上,旅游带动精准脱贫的人数达到贫困总人口的17%以上,旅游业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编辑蔡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