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日报记者胡静
11月3日,建始县业州镇柳树淌村,雨后初晴,蓝天、白云、青山勾勒出这个乡村的如画美景。柳树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小区坐落在山间,放眼望去,四周重峦叠嶂,美不胜收。37户贫困户已搬入小区新家,在这里开始了他们的新生活。
整齐划一的单元房、宽敞的广场、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干净整洁的路面、美丽的绿化带……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做梦都没想到还能住进这样的房子、这样的小区。”贫困户们一脸高兴。
像这样的安置小区,业州镇一共有11个,目前已经启动9个,还有两个正在平整土地。截至10月15日,该镇已有92户289人搬迁入住新房。
据了解,建始县现有建档立卡重点贫困村92个,贫困户4.1万户13.7万人,其中,易地搬迁14789户48522人,分别占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人口的36.1%、35.4%。该县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当头炮”和重中之重,克难奋进,精准作战。目前,全县拟搬迁4183户13025人,现已启动4186户13039人,户数人数均超3094户10394人的省定任务。
如何能使搬迁户“稳得住”“能致富”?建始县大力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让搬迁群众办事方便、生活舒心。同时,坚持“一户一策”、一个安置点一个主导产业(企业或者合作社),形成了产业带动、创业扶持、就近就业、资产收益、公益性岗位安置为主的多元化脱贫路径。
搬迁入住新居,贫困户开启新生活
走进建始县业州镇柳树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小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广场,广场上安装有各种健身器材,很多小区居民正在健身器材上锻炼。小区内,贫困户安置房整齐划一,修建在小区中央,外墙蓝底白面,建筑风格十分清新。走在小区内,远处青山如翠,近处一步一景。
贫困户谢永红正在新家门口整理花草。她家总面积120平方米,两室一厅一厨一卫,搬进新家后,她又购置了一些简易家具,家里布置得十分温馨。谢永红说,她家以前的老屋是瓦房,下雨天经常漏雨,加上家中老人及大伯子一家7口人就只有三间房,十分拥挤,老屋那里不通公路,吃水也要靠天,“相比以前的老屋,住在这里简直是太好了。环境好、空气好,心情也好。”
安置小区建好后,他们一家于今年8月8日搬进了新家。现在,谢永红每天在家照顾孩子,晚上就到小区广场上跳舞。“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谢永红说。
“这辈子能住上这样的房子简直像做梦一样。”贫困户彭光明说。82岁的她住了大半辈子土木房,老屋在山腰上,不通公路不通水,住户也越来越少。“上次吃饭时被菜梗卡住了喉咙,如果不是搬到新家来了,恐怕早就死了。”彭光明说,前不久,她在家吃饭时被菜梗卡住了喉咙,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人都没知觉了。女儿连忙打电话叫了公交车司机将她送到了县城的医院。医生说要是再晚一步,人就没了。搬到新家后,虽然年纪大了,但彭光明经常在家打扫卫生,让家里干干净净的,晚上也喜欢在小区里散散步、走动走动,看看年轻人们跳广场舞。
柳树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小区内的广场。
柳树淌小区贫困户谢永红在房前屋后种花草。
柳树淌村村委会委员刘应平介绍,柳树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小区占地面积40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辐射范围覆盖柳树淌村贫困户91户328人。全村计划安置70户,第一期已安置52户124人,其中贫困户37户,安置方式为单元楼1栋安置8户8人,一户一宅安置29户116人,同步搬迁15户。小区交通便利,规划布局时水、电、路、网线、排污、农用车停放地等基础设施规划全覆盖,配套功能齐全,有学校、卫生室、商店、电商平台等。为有效实现贫困户就业与搬迁同步,搬迁与脱贫同步,该村成立了春柳专业合作社,按照“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租赁贫困户土地200亩,聘用贫困户在基地内务工,据测算,利用产业发展可带动小区内29户116人实现脱贫,而且可带动周边龙门子、秦家园、苏家坪、石梯子等4个村的贫困户脱贫。目前该村已发展猕猴桃和精品蔬菜800亩。
在家门口打工,顾家挣钱两不误
11月3日下午,业州镇当阳坝村七组贫困户刘正艳在该村的名艺工艺厂工作,她家离厂不远。对她来说,能在家照顾孩子,又能在家门口打工挣钱,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刘正艳一家四口,丈夫常年在外打工挣钱,家里两个女儿一个上初中一个上小学,生活费加上其他开销,一年要一万多元。她自己之前也在广州打工,但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几年前她就回老家了。2014年1月,当阳坝名艺工艺厂开厂,她就到这里从事彩绘工作。厂里生产旺季的时候,她一个月可以拿三四千元的工资。
30岁的黄景也是在该厂工作的贫困户之一,她家住柳树淌安置小区,是搬迁户。搬入新家后,为了能多些收入,她应聘到该厂工作。“工作不是很累,就是给工艺品做彩绘。生产旺季的时候工资高一点。挣钱是一个方面,关键是能在家门口工作,可以照顾家里。”黄景说。
当阳坝名艺工艺厂负责人介绍,该厂主要是生产、加工小工艺品,周边的柳树淌、当阳坝、石梯子、田家坪4个村有18个贫困户家庭成员在该厂工作,还为周边剩余劳动力100余人提供了岗位。工作主要是打磨、灌浆、彩绘,一般春夏是生产旺季,今年七八月份时有90多名工人,都是周边村民。在厂里工作,每年人均工资收入近4000元,也有工人旺季时一个月就能拿5000多元工资。
业州镇精准扶贫办公室工作人员张伦宝介绍,当阳坝安置小区第一期已安置贫困户25户74人,安置小区区域内已有3家企业入驻。硒源果蔬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与贫困户“抱团发展”,公司先后投资200万元在当阳坝村种植苹果桃800亩,带动周边6个村连片发展,今年苹果桃收成15万斤,实现产值100万元。当阳坝名艺工艺厂与贫困户实行共同致富、包户脱贫,每年可带领18户贫困户增收50余万元,熟练员工每月稳定收入在3000元以上。鸿恩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用租赁和流转土地的方式,已在该区域发展空心李500余亩。
让搬迁户“稳得住”“能致富”
如何使搬迁户“稳得住”“能致富”?建始县大力配套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让搬迁群众办事方便、生活舒心。同时,坚持“一户一策”、一个安置点一个主导产业(企业或者合作社),形成了产业带动、创业扶持、就近就业、资产收益、公益性岗位安置为主的多元化脱贫路径。
建始县以“六化”(布局优化、庭院美化、路面硬化、小区亮化、环境净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以“五通六有”(通路、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网络信号和有卫生室、有小学、有购物中心、有活动场地、有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有垃圾收运点)为重点,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与涉农财政专项资金拼盘统筹,按照“2+2+1”(两笔资金+两本台账+定向投入一个片区或安置点)的原则,用于“两配套”服务建设。今年,全县共统筹财政专项资金近3亿元,争取农发行贷款8亿元,集中投入重点贫困村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特别是花石、花唐、云天、建奉等8个交通项目,建成后可辐射解决沿线50多个贫困村8.3万人的出行问题。同时,着力完善村级政务服务平台,认真落实机关干部岗位在村、重在服务、责在连心工作制度,让搬迁群众办事方便、生活舒心。
在产业带动上,按照“四个全覆盖”(主导产业、政策扶持、技能培训、利益联结)的要求,推广“121”模式,支持涉农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以土地流转、租赁等方式,发展壮大魔芋、茶叶、干鲜果等特色主导产业,培育了一批“新农民”。业州柳树淌,硒源果蔬农业与贫困户“抱团发展”,先后投资200万元在该安置区种植苹果桃800亩,带动周边6个村连片发展2800多亩,今年挂果面积达260亩、实现产值130多万元。全县发展乌龙茶、猕猴桃、核桃、魔芋、中药材等特色基地47万亩,培植农业龙头企业21家、专业合作社795家,可带动近4万农民增收。
在创业扶持上,以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为契机,深入开展旅游扶贫,引导搬迁群众积极参与商贸、餐饮服务和旅游产品开发,培育了一批“小老板”。全县旅游点沿线新建农家乐110家、小旅馆149家、小商店225家、电商310家。
在就近就业上,通过“引企入村”,让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实现打工务农“两不误”,培育了一批“新工人”。高坪青里坝安置点的钟表厂、鞋厂,可提供500多个就业岗位,其中,已安置贫困人口就业95人;业州当阳坝安置点的名艺工艺厂吸纳就业120人左右,今年可带领18户贫困户增收50余万元。目前,全县已有38家工业企业在村镇落地,可带动就业近8000人。
在增加资产收益上,深化地、林、房和集体资产“四个盘活”,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集体资产出租等方式,引导贫困群众参与农业项目或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了一批“小股东”。茅田集镇安置点,通过在一楼建设商业门店出租,将租金收入量化分配到搬迁对象,预计每年户均可分红2000元以上。
来源:恩施日报
编辑田和平